第643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11)(1/3)

从战国纵横家书关于苏秦的部分记录就可以看出,纵横家自己选择合纵或者是连横,一开始并没有相应的确定目标。『言*情*首*发【daa 看更新快无弹窗】

因为苏秦一开始进入秦国上表被拒绝,其思想就已经从连横转向成合纵。

而公孙衍的情况则是同样也比较类似。

而公孙衍以及苏秦先后离开秦国,转变成一个合纵的纵横家,事实上不仅仅是张仪排挤他们,另外一个纵横家的名人,也可以出了不少力气。

而这个人,就是陈轸。

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许多成语,从他而来,比如画蛇添足、卞庄刺虎。

陈轸凭借口舌之利,为齐国击退楚国大军。甚至张仪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强大的秦王,也经常听他的主意,甚至还因此大败敌国。

在纵横家的著作战国策当中,有不少关于陈轸的记载:

战国策齐策二:楚国伐魏,大将昭阳连破八城,进而攻打齐国。楚国兵锋所向,魏齐不敌。陈轸为齐王出使,前去拜见昭阳。意图很明显,希望对方退兵。让一个胜利在望的将军退兵,敌我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可谓天方夜谭。然而,陈轸不但去了,还真的就让昭阳退兵了。

他只是跟昭阳讲了个故事,“画蛇添足”的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洋洋得意地:“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而在完这个故事之后,陈轸就对昭阳做出总结:“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最终。楚国取消了对齐国用兵作战的计划。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陈轸者,游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於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於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於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於其亲而天下原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於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这个记载很有可能是出自战国策的相应记载: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於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原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於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