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黑兰伯城(二)



那荒废的寨子成了赵功眼里的“救命绳”他立刻策马挥鞭,带着军马抢山夺寨,终于在天色全黑之前,占领了那被人荒废许久的山寨。

当寨子大门被打开的那一刻,一股刺鼻的发霉味道冲进了赵功的鼻子。

这的确是很破败的地方,赵功和他的战士们发现,这座山寨年久失修的厉害,绝大部分房屋都没有顶棚,残垣断壁,蛇虫鼠蚁,简直不像是人待的,更像是一座鬼城。

即便如此,赵功和他的“庖忠营”也能忍,必定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抱着尸体睡觉甚至饿了吃人肉都是家常便饭,一个发霉的破城寨,赵功还忍的了。

于是将军一声令下,手下的“庖兵”们立刻鱼贯而入,大家生火搭棚,还杀了一匹军马准备煮食充饥。

而这个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所有兵士茫然发现,这座凌崖而铸的山寨里根本没有水。没有水没法煮肉,没有水没法解渴。

当过御厨的赵功更是清醒的意识到,经过一天一夜的交战奔波,战士们都处于虚脱的极限,没有饭吃,还可以坚持,没有水喝,人必死无疑,甚至搞不好在梦里就会被渴死。

困境中,赵功立刻发动大家四处寻找可能的水源,以待解决燃眉之急。

可庖兵们在四处搜寻之后,却失望连连。

派出去内外搜索的兵士们陆续跑了回来,大家带回的消息非常绝望,没人找到一个水源或者别的能代替的东西。

就在众军失望至极的时候,一个探马兵急匆匆的走了过来,他手中端着一个粗瓷大碗,碗里满满当当的乘放着一汪清水。

赵功看着那一碗水,喜出望外,他连忙端过碗,询问这探子是哪里找来的水源。

那探马毕恭毕敬的回答说这并不是水源,而是他在山寨一个地坑内发现了一个水瓮,那瓦瓮不大,但满满当当的盛放着水,似乎是下雨汇集的,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

军士得到水瓮之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但他不敢独享这份清凉,于是先用碗盛了一些,端来先让将军解渴。

得到水的赵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知道这一瓮水虽然不多,但足以解燃眉之急,至少今晚不会有人因缺水而渴死了。

当时,赵功便接过探马手中的大碗,准备把水一饮而尽,好灌溉他冒烟的嗓子。

可就在他的嘴即将碰到碗边的时候,赵功却停止了进一步的行为。

因为这个时候,赵功看见了许多的眼睛,饥渴而期盼的眼睛。

那些眼的主人,正是和他出生入死,患难多年的“庖兵”们。

多年的战争经验让赵宏知道,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不在于人员多少,装备如何,而在于军纪严明,兵将一心。

为了做到这些,为将者应以身作则,不能搞特权,更不能搞享受,他平日里最佩服的“卢像升”“李定国”等抗清名宿,都是如此治军的。

望着碗里的清水,赵宏忽然意识到,这一碗并不是水,而是沉甸甸的军心,如果他把这一碗水喝了,也就意味着他喝掉了军心,喝掉了将士们对自己的敬重。

于是,赵功把水碗从自己的嘴唇边移开来,他将水碗递归给探马,命令士兵们去取瓮中之水,先解渴充饥,大家不能吃饱喝足,他便滴水不进。

怕将士们不听,赵功特意拔出腰刀,一把插在地上,大喝道:“此乃军令,违令者斩!”

赵功一声令下,庖忠营山呼“效忠”,随后齐刷刷冲赵功磕了三个响头,才站起身子,取翁取水。

很快,那本就不大的一个水瓮,被军士们喝尽了。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