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蝾”之死(1/2)

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要想扎根生活下去,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去适应环境,接受现实生活的摔打,且无论这个人是穷还是富;其所有的差别,只在于时间与“档次”。所谓的“档次”,即在社会层次及其社会等级方面的差别。一切“所向披靡”的企图和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这既是生活现实的规律,也是现实中的一个“欲速则不达”的生活法则!

“蝾”去九里寺山就违背了那一现实生活法则!

“蝾”原来想到九里寺山那儿把骡马卖了大赚一笔钱,好在九里寺山那儿落脚享受太平生活;但是现实的变化令他没有想到,而且那儿的残酷也叫他感到了害怕。——就不说他自己的吃住都让他感到了危及;就说那近二百匹骡马的草料,都让他无法供给。

因此,“蝾”暗里决定马上离开九里寺山到别的地方去另谋生计和出路。——但是去哪儿呢?他想到了呼家沟。因为他、“蝉”、“蜗”、“兔”等人都跟着别再义和别再义带着的一杆子弟兄们到呼家沟那儿抢劫过,杀过人,放过火,所以他对呼家沟那儿记忆犹新。

不过,“蝾”又自问:“敢去呼家沟吗?要是到了呼家沟被那儿的人认出来,那还有好结果吗?”……

因此,“蝾”又想到了他的老家——凤阳。

“蝾”无限想念他的凤阳老家的亲人们;尽管那地方不富裕,但能让“蝾”感动亲切、踏实。

但是从丱陵到凤阳,那要翻多少座山过多少道河啊!单单从九里寺山到丱陵地界,就有五千多里的路要走。

所以,“蝾”仰天长叹,自语道:“谈何容易啊!”……

总之,“蝾”对自己的前途和去向,一筹莫展!

恰在“蝾”那么怅叹之际,别再义带着他的手下几十号人一路奔袭,已经去到了九里寺山下。

“甲”对别再义说:“鸠王爷,咱们先在这山下找了隐蔽的地方歇歇脚再上山吧?弟兄们都累得不能行了。”

别再义还没开口说话,“鸡”忽然接茬插话说:“鸠王爷,如果‘蝾’真的来了九里寺山这儿,一定会上山去九里寺。而去九里寺的山道就这么一条,其他地方多沟谷和断崖,压根儿去不了。您可以派手下先去打探一下,再做行动。”

别再义看看“甲”、“鸡”:“爷我发现你们俩是一个吹笛一个捏眼儿,他娘的绝配啊!你们俩是自己想歇歇,对吧?我叫你歇!我叫你歇!”

别再义说着,轻咬着牙,抬手朝“甲”、“鸡”二人的头上各给了一巴掌。

“甲”、“鸡”二人各摸着自己的头,低头不语,显得怪委屈的。

但是,别再义还没完地又骂着说:“爷在路上都他娘的给你们说了,‘蝾’就是他妈的一个大傻逼。老鸹窝那儿进退有余,‘蝉’去的地方对路。但是他到老鸹窝那儿也长不了。因为那地方的山匪出没频繁,容不下他。墨存寺山那儿商旅较多,‘蜗’去得也对路,可以跟那儿的商旅打交道,把骡马卖了,有生存的可能。‘兔’去的泉灵沟,可以到那儿自食其力地开荒种地,也行。但是,估计泉灵沟那儿的山匪也容不了他。‘蝾’去的九里寺山表面上还凑合着能生存,但实际上生存不了。因为来九里寺的香客只是上山求神灵保佑的,不做什么生意。所以,如果‘蝾’真的赶着骡马来了,那咱们就可以把这个傻逼拿下。所以,听爷的,一起上山。如果‘蝾’没来这儿,那就把九里寺剿了,以后,咱们就做九里寺的主人。上山!”……

“甲”和“鸡”一听到别再义抛出的好处而不仅仅是袭击“蝾”,心劲马上提了起来,忙回头对弟兄们说:

“弟兄们,都再加把劲,咱们要做九里寺的主人了!”……

“弟兄们,都快一点!逮住了坏蛋吃肉喝酒啊!”……

赵奎山的九里寺山行宫就在去九里寺的山道旁边,所以别再义和他的弟兄们刚上到半山坡就远远看到了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赵奎山的小行宫那儿聚着的一大群骡马。至于“蝾”在哪儿,暂时还没发现。

别再义叫弟兄们停下来,把“甲”、“鸡”、“蜂”、“猫”、“蛙”叫到身边,告诉他们:“爷我对谣传的赵奎山在这儿的小行宫被烧这件事也是将信将疑,看来还真是真的。爷我估计现在那儿的一群骡马很可能就是‘蝾’赶到那儿的。如果‘蝾’这个傻逼真的在那儿,甭管谁见了,都可以对他就地惩罚,不留后患!如果那群骡马不是‘蝾’赶到那儿的,咱们也要把它们抢了。因为咱们需要壮大自己,目光长远一些,把整个丱陵都弄到手。古代那是哪个人说的呀(?)有一句话,特别着名。他说:将相王侯没有种乎。那意思是说,当将的,当王的,当侯的,谁他娘的都不是他爹他娘把他们一造出来,他们就是他娘的大富大贵的人。所以,古代人都有那种英雄气概儿,咱们这些活着的人更应该比他们强。好了!爷我不啰嗦了,都把手里的家把什拿好了,跟我上!”

“蝾”已经饿了好几天了,也胡思乱想累了,坐在“废墟”的一个旮旯的地上,背靠着石头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