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原来,这才是开始 上(1/2)

黄至隆教授把要讲的东西都讲完后,陆成还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因为他带来的东西,有一些是在文献上,都查不到的,是真正的私货。

当然,陆成心里也清楚,之所以文献上查不到,要么就是这些东西,不太好以文章的形式发表,要么就是不好用文字来表达,能说的东西,想要转化成正经的文章,那是需要极深的笔力和极强的逻辑和数据处理能力的。

特别是在这种正式的期刊,数据,作为说话的工具,也作为说话的载体,比文字来得更加客观,也更加有说服力。

如此一来,真让陆成享受到了一种盛宴下肚的感觉,不要太爽。

到了最后,陆成对于关节感染的综合理解,已经到了lv4的层次,仅仅才过了二十分钟不到。

这就是教授的实力,也是他的知识储备,一旦传开,能够给人带来的好处。

教授,教之有源,授予有方,方才是教授。

而不是,自己会一大把,然后什么东西都挤不出来,甩一句,你们自己去理解吧这种话。

当然,也不是说这么不好,只能说,这种人,称之为教授,还不如称之为主任。

……

黄至隆教授才刚讲过,来自华西骨科的陈吉武教授,就上到了讲台上去。

像这种学术会议的讲者顺序安排,一般以大佬优先,占据好的时间节点。再以客人优先,再以远道而来优先,以显示对讲者的尊重。

陈吉武教授的主攻方向,也是关节。

不过他的主修方向,并不同于其他教授,是关节畸形地矫正。

关节畸形的矫正,虽然也属于关节置换中的一种,但是却是极为复杂的一种,需要极深的功底,才能够把畸形的关节,矫正到正常的水准。

这一项目,目前在湘省,仅有附一的一位教授,有这么功力,附二的骨科教授,都在这方面的涉猎不深。

并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专研的方向不一样,不好直接相比。

就比如,附二的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这一块,附一那边就略有不及,各有各的优势。

陈吉武讲授的领悟,都是新的领域,这对陆成来讲,又是一场盛宴。

经验值疯狂增加着。

特别是在陈吉武教授讲出了一些连文献中都尚且未曾记载的数据的时候,陆成系统面板上的经验,更是爆炸式的增长起来。

紧接着,同样来自于华西医院的罗于生,来自渝市大学附属医院的张天生等几位教授,也是纷纷拿出了自己最能给拿得出手的领域在向着所有人‘卖弄’,

直接填补了陆成在关节一块的大部分领域。

最后,才到了陈学良。

因为无论是距离近远,还时排资论辈,陈学良都算是与闵教授一个时代的,而且名气也不是特别响亮。

因此,将他排在了众人之后,但是排在了闵教授之前,也是较为合适的。

陈学良,是搞骨不连的,关节科除了有关节置换外,还有涉及到关节的骨折,也是需要进行相应处理的。

而因为关节附近,一般的血供,都不会特别丰富,所以较为容易发生骨不连,也就是,骨折不恢复,骨折线和骨折面始终存在,长不起来,就叫骨不连了。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长不起来,那就是长不起来,血供的问题,和技术应该没多大关系吧?

但这也就是陈学良的厉害之处了,他能够把别人所以为的没关系,变成了有关系,而且接手过很多其他知名专家,但是在这方面涉猎不深的术后病人,都得到了极好的恢复。

看起来是给其他人擦屁股的,但是,就仅仅凭借这一点,就足以让现场所有的教授,细细地听他的讲解了。

甚至,在这个中间,林尤都忍不住打断了正在认真听讲的陆成:

“小成,你当初在那边实习的时候,应该就是和陈教授一组吧?”

“这些病人,在他们那边,是比较常见的吗?”

陆成点了点头,陈学良讲的,有一些病历都是他亲身经历的,自然记忆颇深,

“陈教授在骨不连这一块,是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

“他的病人,也大多都是类似的病人,不过我在的时候,陈教授还想着在骨坏死一块,打下点东西来,所以偶尔也有骨坏死和骨缺损的病人。”

“他们术后的恢复效果也还不错,我还跟了一天门诊。”

“对照着看过他们的术前和术后的片子,那时候我没办法理解一条骨折线长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当真接触到咱们骨科这个领域后,才发现,陈教授手里,是真正的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了。”

陆成的感慨,也是林尤的感慨。

在骨不连领域,在整个全世界,几乎都很少人去碰它。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骨不连的病人,几乎都是别人做坏了的,你接了,相当于就是给别人擦屁股了,别人也还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