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保证生男孩的秘方

嗯哼,诸位看官小伙伴你们好呀,虽然不知道能追到这里的读者现在还剩几个,但这一点都不妨碍话痨作者继续自嗨番外。

什么?更新正文?那是什么东东?好吃么?几文铜板一斤……嘻嘻。

闲谈且住。

最近正文里写到关外女真人手中有一副祖传的药膳方子,相传只要吃了这种以未成形的鹿胎为主材的药膳,就一定能怀男婴。

哇,这实在是太反三观了。

信不信由你,女真人手中这份药膳方子虽然已经彻底失传,令后人无从辨析真假,但这种传说能保证孕产妇生下男婴的方子至今仍有流传,只是药膳主材换成了比鹿胎更易寻找的东西。

举一个作者本人亲历的方子,据说是山东境内回民独有的生男秘方。

众所周知,山东西南部,也就是俗称的鲁西南地区,有大量回民聚居,关于这些人的来历,历史上有两大说法。

一者蒙元忽必烈侵攻南宋,为保证军粮供给,设立色目人为主体的探马赤军,公元1281年探马赤军开挖山东境内的济州河与汇通河,将淤塞已久的京杭大运河再度贯通。

此役,探马赤军共动用色目回人约十余万。挖河工程结束后,忽必烈下令所有参与挖河的色目人就地定居,此为来源之一。

再者,大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国(今马来西亚苏禄邦,信奉回教)国王入京朝见,却不幸于归国途中病逝在山东德州。

永乐皇帝闻讯,特下旨加恩册封苏禄国国王长子,命其回国继位,并收拢山东境内数千散居回民(主要为温安两姓)替苏禄国王守卫陵墓。

这个生男秘方到底来自西域色目,还是南洋苏禄,现今已不可考证,幸好山东境内的回民世代与汉民毗邻而居,日子久了不可避免交流往来。

于是回民手中这副能保证孕产妇生下男婴的方子就这样慢慢流传了出来。

相传回民手中也有一定能生女娃的方子,但那方子却没能流传出来,具体情形不得而知……看来咱汉人过去的确‘重男轻女’,连‘刺探情报’都只买一半。

据说,这副生男婴的方子要用到十余种药材烹制,其中最重要的材料,就是一岁龄小公羊的‘羊尾油’。

嗯?你问啥是‘羊尾油’?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绵羊的……两个屁股蛋子,摸上去和果冻一样Q弹,拿手拍着可解压了。

当然了,这副药方具体药效究竟如何,我是真不太清楚。

毕竟当下养育孩子的成本在那里放着,一个就足以掏空夫妻俩人的工资袋,我可不敢拿自家媳妇做实验,去吃这种压根不知道药效如何的偏方。

不过据私下了解,这种一岁龄小公羊的‘羊尾油’能卖到五六千块一对还有价无市;要是真吃了没效果,敢卖‘羊尾油’的羊肉铺子怕不是要被人砸个七中曾提到地那句“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这句话最早见于明代《本草纲目》,而且作者李时珍在文中清楚表示自己这里是引用了前人总结的歌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新鲜茵陈叶片中蕴含‘香豆素’,色原酮,黄酮,绿原酸,咖啡酸等数十种药用活性物质,另外还有三十来种活性物质至今尚未辨明是否具备药用价值。

人们只知道,上述百十种活性物质的含量会随着茵陈叶片长大而急速降低……等到叶片完全长成,估计也就只能包饺子吃了。

即便有现代医学仪器的加成,人类依旧未能彻底搞清楚茵陈嫩叶当中蕴含的药用成分,可这一点也不妨碍传统中医于七百年前将其配制入药。

可见,‘彻底认识某种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与‘利用这种现象达成某种目的’完全是两码事,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牵扯瓜葛。

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先认识到现象,过了很久之后才总结出真正原理的情况如瀚海之砂,简直无法计数。

依我看,‘鹿胎’与‘羊尾油’也是这样的例子,尽管其背后起效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但背后蕴含的原理却不难推断一二,你觉得呢?

不要走开,过几天还有一篇番外,那篇的内容……更劲爆刺激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