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太极点评功与过(1/2)

数日后,皇太极道:“这次伐明,我两路大军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犯京畿,掠山西,合兵后,再兵分八路,毁山东,破济南,北返时又掠天津、迁安。

且不说那些辉煌的战果,单是往返扫荡数千里就已经不易,更大大地张扬了我大清军威。说实在的,那些财物、牲畜、人口等固然重要,但朕以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威。

‘威’这东西是长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我们的目标已不再是仅仅袭扰明朝,打破明朝的封锁,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取而代之,所以,我们必须看重‘威’。

当然,咱们也付出了代价,右路军统帅岳托,骑都尉感济泰、阿延图、傅察,护军校扈护、巴雅拉,闲散噶普硕、巴林,正黄旗佐领书宁阿,护军三晋,佐领花应春、佟桂、祖大春、尚安福、巴海、乌纳海,参领扈敏等十七人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都是朕的忠臣良将,是大清的栋梁,大清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他们及千千万万个跟他们一样的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所以,朕决定,今后凡有将军出征,朕都亲送,班师时朕都出十里相迎。

这过了吗?朕看不为过,他们为大清流汗流血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朕敬重他们,接送他们,厚葬他们,为他们辍朝几日,这都不为过。

最近,朕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议论,说朕待他们太过了,为了反驳这些奇谈怪论,朕提议,全体起立,再次向为大清献出宝贵生命的勇士们默哀。”

说着,已站了起来,脱冠致哀。

各亲王贝勒及王公大臣,心里感动,不由齐刷刷地站起来,跟着脱冠默哀。

默哀毕,皇太极又道:“什么叫功臣?功臣都为大清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行为是可敬的,必须要得到尊重。

做好自己最重要,但也不能忘记了敌手,我们不妨再了解一下明朝皇帝崇祯的所作所为。”

说完,冲范文程挥了挥手。

范文程会意,站起来,每人分了一张纸。

众人低头来看,正是五大法案!迅速看完,转向皇太极纷纷道:“明朝的小皇上自己无能,却偏偏喜欢拿大臣开刀,哼,哪一次他不这样?他呀,虽也是皇上,却又怎么能跟咱们的皇上相比呢?”

皇太极道:“朕之所以让范章京印出来给大家看,并不是要大家来吹捧朕,而是要大家判断一下形势,进而确定咱们下一步的对明策略。”

“形势?策略?”众人嘴里念叨着,显然还没有自觉合适的说辞,纷纷低了头来想。

少顷,众人即纷纷开始发言,却尽是一些诸如暴君、桀纣、昏君之类的指责崇祯的话。

待众人说完, 皇太极暗自摇了摇头,转向范文程道:“不知范章京是怎样的想法?”

范文程道:“大家说的都对,文程完全同意,但文程认为,崇祯最大的失误,在于其贵为皇上,却死要面子,出了问题,又不敢正视,反而多疑生变,所以他纵使再勤恳,也注定了要丢城失地,要亡国。”

说着,见皇太极及众人一齐看着自己,示意自己说下去,稍顿了顿,接着道:“应该说,崇祯刚即位就清除客魏逆党,启用袁崇焕,即便其看似可笑的枚选阁臣,也打破了文官中的‘党’,大明果有中兴之象。

可惜的是,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忘记了‘战争就是个无底洞’这个浅显的道理,取消工商税以取悦天下。国库不久就紧张起来,碍于面子,他不去正视问题,盲目加征辽饷,催逼勋戚捐助,再加之灾荒,终引发了民变。

生变之后,却又抚剿不定,坐失良机,总算启用了个杨嗣昌,采用他的策略,执行起来却犹豫不决。出了事情,把责任全部推给大臣们,袁崇焕、陈奇瑜、卢象升、孙传庭等等。

之前的时候,大臣被处死前,都要望阙谢恩,据谍工们传过来的消息说,这次陈祖苞、孙其平等十几人,竟望阙大骂,说崇祯是混帐东西,是昏君、是桀纣。颜继祖是唐忠臣颜真卿之后,他对着日头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还有,崇祯自称这次处置的官员都是自己亲定,那些文官们显然都把矛头指向了杨嗣昌,若是杨嗣昌识趣,其所谓的落职戴冠视事定也不长久了。

由此看来,崇祯不仅失去了民心、军心,连官心也失去了。明朝这头大象彻底地病入膏肓了,稍稍用力,即可把之击倒。”

皇太极接话道:“不是说他很勤恳吗?常常彻夜不眠地批阅奏章。”

范文程道:“是,应该承认,他比他的任何一位先人都努力,可惜不得法,还被他的文官们死死地捆住了,他越努力,败得越快。”

皇太极由衷地道:“好,一语中的,精辟! “说着,站了起来,来回踱着步,似乎不经意地道:“明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该怎么办呢?”

众人纷纷道:“还能怎么办,取而代之呗。”

皇太极摇头道:“当然要取而代之,可是,怎么取而代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