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历史上第一本禁书(2/2)

习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会危害到国家,请汉武帝罢黜。

就连刘备临死之前都嘱咐阿斗,可读《汉书》、《礼记》,间暇时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可见当时朝廷并未将《商君书》列为禁书,只是取士者必须学的儒家,因此导致当时学儒的多,学法的比较少。

甚至就连秦始皇焚烧书籍,也并不是把这些书籍彻底毁掉,而是指非博馆藏书,流落在民间的书籍毁去,基本上被毁掉的书籍都在秦始皇的博馆中有备份。真正烧书的是项羽,把咸阳给烧了,导致不少典籍失传。

因此至少在史料当中,明确记载有真正开始被列入禁书的,是从明朝叫门天子朱祁镇正统七年开始,被彻底禁止的《剪灯新话》,明清以前,都没有禁书的说法。

这意味着如果曹丕把沉晨的《人论》列为禁书,那么将开启历史上第一本禁书的先河。

“嗯。”

过了片刻,曹丕缓缓点头道:“文载公言之有理,这等无父无君之论,确实应该禁止,朕回去之后,便颁布诏令,不允许《人论》在各大世家收藏、流传,太学也不能讲这本书经义,凡此书有者,皆焚毁。若私藏,则以谋逆处之。”

“陛下英明,只是《人论》毕竟波及甚广,很多儒生们都学习,若是定下的罪责过大,恐引发大量儒生惊惧,万一他们与南朝有所勾连,那就更是不好,还是希望陛下谨慎为之。”

乐详拱手行礼,《人论》确实给他们这些传统儒生造成巨大的冲击,虽然沉晨的《人论》已经是在贴近儒家思想,然而这里面把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驳得体无完皮,且倡导人格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显然与儒家阶级分明、君辱臣死的忠君思想相违背。

因而对于传统儒生来说,《人论》并不受他们的喜欢。反倒是那些年轻儒生,塑造性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一旦被他们将《人论》这样的书籍奉为圭冕,恐怕对朝廷的统治不利,所以乐详才希望曹丕禁止。

不过想全面禁止一本受众较广的书也不容易,因为之前的书籍都是竹简,本身保存不易,还存世稀少,因此即便有不利于统治的书籍,可传播范围小,朝廷统治者也无需禁止。

但现在随着沉晨完善了造纸术以及发明了印刷术,二十多年下来,南方的印刷能力和纸张数量已经完全普及。

北方也相差不大,至少大量的世家权贵手中都已经有了纸做的书本,像《人论》这样的书籍,印刷厂没停过,一直在往北方倾销。

所以这个任务对于曹丕来说,还是非常艰巨。甚至一不小心,还可能儒生们的反抗,动摇其统治。

因此乐详希望曹丕还是小心行事,不要一开始就搞得太大。

曹丕觉得乐详说得有些道理,想了想便问道:“既然如此,那依文载公之见,朕应当如何?”

乐详就说道:“陛下要想取缔《人论》,不能以威,而应当以巧。如朝廷取士,凡治《人论》者,皆不录取。即便之前主治《人论》,也应该换书治之,同时召集大儒,编纂书籍,驳斥《人论》,然后步步毁其根基,方为上策。”

“哦?”

曹丕自己就是个大文学家,顿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之前主治《人论》的人不能当官,那么为了仕途,儒生们自然只能主动选择放弃学习这本经书。

而再召集大儒驳斥《人论》里面的观点,将被《人论》影响的儒生们思想再带回来,显然要比直接强行封杀要好得多。

因为禁书这种东西,你越禁,人们就越好奇。反而进行针对性处理,要比直接禁划得来。

想到这里,曹丕点点头道:“嗯,文载公所言有理,不过禁还是要禁的,但不治罪便是。先禁其书,再毁其言,如此并行不悖,应该就能解决掉这个祸患了。”

“陛下正该如此。”

乐详又行礼。

这样《人论》就变成了历史上第一本官方明令禁止的书籍。

下面的祭祀还在继续。

曹丕听了大儒乐详的建议,打算回去处理太学藏书少以及对《人论》禁止的问题。

但还未等太学祭祀结束,下面许褚就已经匆匆忙忙跑了过来。

“什么?”

听到许褚在他耳边汇报的情况,曹丕大惊,说道:“消息确凿否?”

许褚点点头:“不仅南阳,还有建业、汉中等地,都在运送粮草、物资、军械,尚书右仆射说,恐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刘备就要进攻了。”

得知是司马懿的判断,曹丕就坐不住了,当即说道:“回宫!”

当下他连剩下的太学开学典礼都不参加了,急急忙忙地离开,令下面的太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怀疑朝中有大事发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