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御马监变化(3/5)

多鸡鸭,没有生病的?”朱由检很好奇,在他映像里,鸡瘟这玩意杀伤性很大的。

然而、王承恩却无奈的解释道:

“偶尔也有官场的鸡遭受鸡瘟,但毕竟每处官场就两三千鸡鸭,并且还圈了好几座山给它们放养,加上官场的民夫会巡山杀狼,因此减少的有限。”

“如果有一处官场的鸡鸭全患上了鸡瘟而死,那么便将官场清理干净,所有鸡鸭的尸体掩埋焚烧,随后从其他官场迁移数百只过来,不用几个月就能繁衍到数千。”

“只要粮食和麦麸足够,就是把燕山所有山脉用来养鸡,也是养得起的……”

“额……”听着王承恩这话,朱由检属实没有想到,人少山多的好处会是这个。

不过想想也是,几千亩的山林圈起来,就养几千只鸡,还关在上百间不同的鸡舍里,这怎么可能天天鸡瘟。

其实这也就是朱由检对于古代养鸡的发达不了解,事实上就《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时曹元理给陈广汉计算家产,称其“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万雏”。

养鸡数万,规模已经很惊人了,但这只是西汉时期,陈广汉一家养鸡的规模罢了。

仅仅民间大户,养鸡就能如此庞大,更别提《越绝书》中记载越王勾践和吴王两人为了军队和王宫专门养鸡的养“鸡山”、“鸡陂墟”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二人不过占据了半个江苏和浙江,便养鸡数十万,更别提之后逐渐发展迅勐的唐宋养殖业了。

只是历史上,从没有人像朱由检、王承恩这么搞,随便圈地,圈地就养鸡,只要粮食够,就往死里养。

估计就眼下御马监的养鸡场规模,便是往后百年也没有人能超越了。

震撼之余,朱由检也满意的开口道:

“要是按照你这么说,便是眼下近十二万兵马的肉食,也能轻松供应了。”

“这倒是还达不到……”听到朱由检这么说,王承恩很认真的说道:

“眼下、十二万兵马,每日要吃鸡四万只,而一只鸡从鸡蛋孵化到养大,最少需要四个月左右。”

“四个月,大军最少要吃四百八十万只鸡,以御马监的官场鸡鸭,顶多够吃一个半月罢了……”

“……”不听不知道、一听之后,朱由检才发现,原来自己对于养鸡的知识这么贵乏。

他忘记自己在古代了,没有现代的速成肉鸡,只有速度很慢的本土鸡。

不过这么一看,王承恩似乎很适合干养殖场啊……

想到这里、朱由检端着脸,严肃道:“承恩!”

“奴婢在!”王承恩抖了抖,以为要被罚了,然而下一秒、一把蒲扇搭在了他的头顶,他不解的抬头看向自家殿下。

“养鸡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朱由检一脸庄重,不知道的还以为把御马监未来十二万兵马托付给王承恩了。

“这……奴婢领命!”王承恩一愣,随后傻乎乎的接令。

至于朱由检、他把蒲扇收到了脸上,对王承恩道:

“这鸡鸭,你多养一些,眼下有了这么多田地,完全可以沿着燕山脚下,将蓟镇、遵化、永平等地的燕山山脉拿来圈地养鸡,给你个命令。”

“两年后,我需要看到五千处官场!”

“五千处?”听到这句话,王承恩舌头都差点咬断,只能连忙提醒道:

“殿下、那就是上千万只家禽和数十万猪牛啊,每日要吃七十万斤米,三百万斤麦麸,而眼下一斤麦麸一文,米五文一斤,每日就是花销六千多两啊……”

“诶、承恩,你别死脑筋嘛……”朱由检无奈道:

“上千万军屯田,而大部分百姓又种小麦,你可以收北场的麦麸和南场的米啊。”

“另外这上千万家禽供应十二万大军,每日便吃去四万。”

“也就是每日有幼雏出生,成鸡被吃,幼雏的食量怎么能和成鸡比呢?”

“五千处官场,顶多也就维持七八百万家禽罢了……”

朱由检也是有点佩服王承恩的脑筋并不快,但还能把养殖场干好的行为了。

上千万亩军屯田,所产出的小麦两百多斤一亩,一亩能出最少三十斤麦麸,怎么可能收麦麸还要花银子呢?直接降低一分田赋,用三四斤米,就能换到三十斤麦麸了。

就眼下御马监麾下所收的田赋粮食来说,去了麦子后,都能有数千万斤麦麸,加上佃户手中的麦麸,便有二三亿斤了。

要是再在山西、北直隶收购麦麸,加上御马监兵马一边吃一边养,保持在七八百万的家禽水平,那还是能勉强养活的。

大明的资源和财政,肯定是不可能让百万大军都顿顿吃肉的。

但如果只是养这千万家禽,给作为精锐的上直十六卫军和上直十二拱卫营的十二万五千六百人吃的话,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况且两年后、那个时候估计朱由检已经扫平山西、北直隶、以及辽东卫所了。

用三省之地的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