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3/4)

大将军炮。

自家的军队自家知道,由于明军常年没有用火器混成部队出塞,这也就导致了一旦交战时火器声音太大,马群就会有受惊的可能。

马群一旦受惊,大军的阵型就会变乱,而这种时候,装备到牙齿的上直铁骑一旦面突冲阵,那是十万胡骑都抵挡不住的。

当然、这里说的胡骑是没有披铁甲的胡骑。

至于为什么后金和明军交手中没有这个烦恼,主要还是努尔哈赤对八旗的训练,都是针对明军战法的训练。

努尔哈赤将马场设在火铳厂和铸炮场,铁匠铺旁边,因此后金战马常年受惊,自然也就适应了火炮。

不过、复辽一战明军重创了建虏最精锐的四万马步兵,还俘获了大量经过火炮训练的战马,后金那边恐怕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这一切,朱由检也是清楚的,而他在听到了赛罕的话后,首先就是分析了一下明军历次出塞的后勤方式。

国初的洪武、永乐,还有正统年间的北伐,大多都是民夫运送,所以出动人数极多。

到了明代后期,大军出塞的次数屈指可数,深入距离有限,只需要带足一个月的军粮就足够,也没有什么后勤压力。

因此在明代,并没有人尝试过游牧的后勤,因为这种模式速度太慢了,大军和游牧距离一远,就要面临断粮的可能。

况且、游牧也不是哪里都可以的,所以赛罕是在让朱由检走草原民族的路子。

如果这条路子对明军来说能走通,还能保障后勤,那么朱由检要收复东北、西域和漠南漠北的后勤压力就大大减轻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该要组织的辎重还是要组织,只是不需要原来那么大量罢了。

这一点,还是需要发展有轨马车来连通黄河下游到西北。

只要能走淮河运粮,大明就可以实控西域了。

马车铁轨这种东西,并不需要太多的钢铁,只需要用厚铁来包裹硬木就能维持它的运转。

只要修建出这样的一条铁木轨道,从淮河运粮食前往嘉峪关,便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了,而如果用两匹马来拉拽,完全可以拉动四十石的重物。

两匹马来回一个月,顶多吃两石豆,剩下的三十八石都可以拿来运粮。

以朱由检手头的挽马和驽马数量,随便分出几万匹。

用有轨马车运粮的话,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运送上百万石前往嘉峪关……

只是……

“铁料有些不好办啊……”

朱由检有些头疼,因为他调查过大明官营的炼铁厂。

官营的炼铁厂每年只运作百来天,所产出的铁料每年上万吨,而如果是火力全开,顶多也就是每年出产三四万吨铁料罢了。

三四万吨铁料还得分出制作火炮和火铳,甲胃,剩下的再拿来建造铁木轨道,恐怕每年也就能铺设个五六百里路了。

最少要五年才能从河南铺设到嘉峪关……

“不管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实在不行就用铁皮包木,反正西夷也这么干过……”

“殿下……”

正当朱由检想着“偷工减料”的时候,着甲的曹文诏却带人来到了庭院中,隔着数步对他作揖道:

“殿下、素囊的使者来了。”

“嗯?好,正好看看这素囊能说出什么贻笑大方的话。”听到素囊的使者抵达,朱由检脸上也露出了戏谑的笑。

“殿下,末将就不露面了吧?”赛罕小心翼翼的开口,而朱由检也颔首道:

“你回房休息去吧,我去看看素囊的使者要怎么表演。”

说罢、朱由检带着曹文诏等人离开,向着守备府的会厅而去。

而当他带人走过长廊,来到会厅侧门进入的时候,立马就看到了手持节杖的素囊使者,而素囊的使者也在惊异朱由检的成熟和模样。

对于只有五尺出头的使者来说,朱由检十分高大,相貌英俊坚毅不说,气度也十分不凡,因此他一眼就知道了这人就是大明朝的齐王。

“说罢、素囊让你来想说什么?”

朱由检大马金刀的坐在了主位,而孙守法的曹文诏则是侧立左右,会厅左右两侧则是数十名明军将领。

身着甲胃的众人和一袭青色圆领袍的朱由检,给使者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而这只是压力的一部分。

他真正的压力,还是来源于所见到的三万上直兵马。

由于是雪季,战马都在马厩里,所以使者不知道这三万多人都是骑兵,不然绝对不会执行素囊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硬着头皮,顶住压力说道:

“齐王殿下,素囊汗希望大明能放弃入套,并且册封他为新任顺义王,承认他是土默特部大汗。”

“如果您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将保证这两部不会再侵犯明土。”

“不然、您将需要面对我三部十余万铁骑的南下,关中将成为素囊汗的牧马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