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走山访水(3/4)

,恐怕与国朝有关。”

“这个我知道,不必担心。”朱由检早就通过锦衣卫知道了欧洲在加快燧发枪装备的事情。

这件事情不是从这几年开始的,而是从大明打完诸藩就藩战争后,西欧各国就注意到了燧发枪的好处。

从明代开始,世界就已经开始连接起来了,例如欧洲人使用大明的商品,大明使用欧洲人的火炮、火绳枪一样。

大明的步铳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从南洋到印度厮当无往不利,这样的桉例太多了,欧洲各国不可能的没有注意到。

说白了,武器装备就是通过一场场战争来传播的,欧洲人在大明士卒手中的步铳上吃了那么多亏,不学习才是奇怪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王朝都是大清,也不是每个皇帝都是乾隆。

乾隆在开疆拓土收复西域上值得称赞,但面对欧洲的燧发枪和各类机械却嗤之以鼻,这点是值得反思的。

欧洲各国在推进燧发枪的装备,不过大明已经开始逐步换装后膛枪了。

按照五军都督府的奏疏来看,眼下上直十六卫,海军十二卫,皇城三卫,以及北军都督府的乌斯藏三营、河西十二营都已经装备了后膛枪。

伴随着十七万老兵退役、转业,不算直属皇帝的皇城三卫和孝陵卫,五军都督府眼下的兵力是二十六卫二百营,七十五万一千八百人。

也就是说,目前还有五十六万人没有换装成功,按照顺天军械局的生产力,最少还需要八年时间才能完成全员换装。

不过,虽然大明有了十几万后膛枪步兵,但军械局却供应不了太多弹药。

目前顺天军械局的纸壳子弹年产是一千二百万枚,只够十几万后膛枪步兵训练加一次小型作战。

为此,朱由检已经准备筹备太原、西安、昆明、金陵等四处军械所,但等它们能投产,恐怕已经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眼下除了漠北和河中、西域三地还需要大明动武外,大明短期内已经没有了需要动兵的地方。

太远了控制不到,太近的地方又还没吃透。

大明要做的是在欧洲陷入三十年战争泥潭的同时,把地盘先打下来,然后让诸藩和欧洲打擂台,自己则是安心发展。

等到大明彻底消化了现在的疆域,那时候才是对外大规模动武的时候。

现在大明是以一亿三千多万汉人来消化两千五百多万少民,这个消化过程会有些缓慢,没个几十年,很难让这些人有归属感。

朱由检想的很简单,那就是自己把该打的仗打了,然后朱由校和朱慈燃两代君王负责维稳就足够。

这么一来,大明的国祚恐怕能达到四百年,因为剩余的土地足够百年兼并。

“下西洋的事情做的不错,你暂时先回家休息休息,天启十五年,大明还需要你再下一次西洋,不过这次不是去欧洲,而是环游世界。”

“环游世界?!”

当朱由检说出“环游世界”这四个字的时候,徐霞客第一反应就是震撼,第二反应才是激动。

他已经通过朱由检给的一些手书和他编撰的书籍知道了地球是椭圆的,既然地球是圆的,那环游地球就不成问题了。

他很早就想过环游地球,但他也知道这对大明的国力消耗很大。

之前大明的两次下西洋,说白了都是让诸藩愿意就藩,从而减轻大明的负担,因此投入上百万两银子下西洋是正常的。

但现在诸藩已经全部就藩成功,那再下西洋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因此徐霞客已经做好了下西洋被告停的准备。

结果不曾想,朱由检不仅没有停止下西洋,反而要直接来一场环游世界。

“你这两年回家好好做些准备,顺带养养身体,国朝还需要你,你可不能先病倒。”

朱由检笑着吩咐徐霞客,让徐霞客不免有些感动。

但他这人善于笔墨,嘴巴并不聪明,因此只能以再三作揖来表示感激。

朱由检见状,笑着摇了摇头,紧接着想起了南昆仑监察使司的事情,不免问道:“南昆仑监察使司如何了?”

“很不错!吴监察使和颜、阎两位知府可谓奇才!”徐霞客给出了自己认知中的最高评价,并解释道:

“天启十一年六月初九,下官与阎知府分别,当时南昆仑监察使司只有两个破旧集镇,分别在东昆仑和南昆仑两府,等下官回程时已经是天启十二年的七月十七。”

说到这里,徐霞客不免眼神迷惘,似乎在回想那一日的所见所闻,不免说道:

“只是十三个月的时间,南昆仑府便兴起了一县九镇,开垦田亩十二万七千有余。”

“县城用石砌,砍伐的树木纷纷以我大明的风格建筑府衙、县衙,街道民居,当地已经有了皇店和集市。”

“短暂休整了半个月后,下官带人东归,八月抵达了东昆仑府。”

“东昆仑府虽然是一座大岛,但颜知府经营得当,在东部兴起一县六镇,并使用岛上土人开垦水田,种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