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实况(3/4)

古怪,不如对别人一样,如沐春风。

当然,朱由检之所以会是这种态度,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当上次他从朱慈燃口中听到了陆元高三个字后,朱由检就派人查了查这小子的底细。

这一查之后朱由检才发现,在陆文昭带着沉炼等人在各省抓捕贪官污吏的时候,不过八岁的陆元高就动用陆文昭的关系,把自己送到了李定国所处的官学中,并且和李定国成为了同学。

这五年他试图和李定国打好关系,不过李定国对陆元高的出现是有戒心的,因此二人的关系也不过止步于点头之交罢了。

似乎是发现李定国这条路行不通,陆元高干脆找上了朱慈燃,并且和朱慈燃相处的很好。

这并不奇怪,毕竟陆元高年长朱慈燃几岁,朱慈燃经历的、想拥有的,都是他曾经幻想过的,因此他懂得投其所好。

如此了两年,陆元高和朱慈燃的关系才被朱慈燃说漏嘴,而朱由检也顺藤摸瓜的把这小子摸了出来。

这小子毕业后准备进入仕途,甚至在陆文昭赶回京城前夕就动用好了关系,准备把自己派到燕山县的大定镇担任镇长,而大定镇背后就是大定宫。

显然,这小子觉得自己老爹的选择不行,准备直接依附皇帝来双重下注。

如果齐王篡位了,他凭着陆文昭之子的身份也不会被牵连。

如果齐王就藩了,他则是凭借太子发小的身份,成功挤进大明权力中心,一点不亏。

这样心思缜密的人,朱由检自然不可能让他如愿,因此他干脆釜底抽薪,把陆元高分配到了锦衣卫,担任锦衣卫的一名百户官。

从正九品的镇长到正六品的百户官,这看似是恩宠加身,然而实际却是明升暗降。

面对这样的变故,陆元高只能装傻充愣来避免自己得罪齐王,而朱由检则是也假装不知道,好似他就是看中了陆元高的身份,才故意让陆元高成为随行百户的。

他倒要看看,面对这样的局面,陆元高会怎么做……

“到了!”

“好多人……”

正当朱由检想着怎么收拾陆元高,才能让陆元高认识清自己的时候,南边的朱慈燃他们也在经过半个月的福建之旅后,紧赶慢赶的进入了浙江地界。

当他们进入浙江后,首当其冲感受到的就是不同于其它省的稠密人口。

由于福建通往浙江的道路太绕,因此朱慈燃他们选择的是在福建北部的福宁府秦峪镇乘坐船只渡海前往十几里外浙江温州府麾下的蒲门镇。

船只还没靠岸,但朱慈燃他们却已经看到了蒲门镇码头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

尽管只是一个集镇,但由于靠海,这里成为了浙江最南部的沿海港口,因此在这里常住着许许多多的商贾。

当船只靠岸,朱慈燃等人推着四轮车下了福船,来到了码头上。

站在码头上,相比较福建秦峪镇不过一两千人的百姓数量,蒲门镇的人口几乎上万,根本不输后世的一些小镇。

码头上,来来往往的百姓几乎将这个用水泥新修不久的码头占满,朱慈燃他们只能被人群挤着。

好不容易推着车出了码头,他们本以为码头外的人会少一些,然而事实确实来到集镇边缘的乡道上后,乡道也几乎挤满了人。

来来往往的马车占据了两丈宽的乡道,车子堵了数里,半天不见一点挪动。

一些前来干活的力工都没还没表明身份,便被一些穿着绸缎的人抓住,雇佣成了自家力夫,被拉去卸货了。

“这蒲门镇的人口,都比陕西、四川、云贵两广的许多县还多了。”

刘顺望着慢慢赶路的车队,慢慢踩踏自行车的同时,也不免发出了感叹。

“蒲门镇在黄册上是三千九百多百姓,但我现在一看,恐怕不下一万。”

比起刘顺,朱慈燃的感叹却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意识到朱慈燃不是很高兴,刘顺也没有开口说话,而身后两个稍微匀称些的锦衣卫见前面两人不开口,自然也不敢开口。

就这样,朱慈燃他们随着车队的大流乡蒲门镇进发。

他们本以为车队会一直驶入蒲门镇,却不想他们在进镇的前面拐了个弯,纷纷行驶到了县道上。

如此以来,前方道路豁然开朗,朱慈燃等人也不由加快了踩踏的频率,不多时便骑车进入了蒲门镇的城墙内。

“卖报卖报!”

“卖包子了……新鲜出炉的肉包子!”

“新书到货!”

“让一让!让一点!”

“叮铃——”

当朱慈燃他们进入蒲门镇的那一刻,如果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或许会把这里当成一个经济不错的小县城。

只是一进入城墙,他们就直接来到了集镇的商业街,街上有书店、包子铺、肉店、花卉店、茶店、还有戏台、说书台等等店铺设施……

两丈宽的干道上走动着往来的行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