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秋收后进补,帮忙买粮食(1/2)
听说可以托人捎带粮食,任元勋心思微动,自己也加了二十块,让云岚帮着买点大米。
刘小英最近越来越能吃了,他的粮票也有些支持不住,如果云岚不用票也能买到米的话,也能给他解决一半难题。
联系货车司机,任元勋跟着孙老太的儿子一起去的,托他们秋收过后,经过苏南的话,与云岚联系。
云岚收到回信的时候,秋收已经过半。
黄豆绿豆芝麻花生土豆红薯等已经收了一大半,只剩下水稻与玉米。
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水田也多,占了一半的良田。
今年的水田收割水稻更麻烦一点,因为收割水稻,先把水田中的鱼儿抓了。
随着大队收割水稻的开始,城里单位食堂,大饭店,还有好几个工厂食堂的采购纷纷下乡,求购稻田鱼。
稻田鱼品种杂而大小不一,但不管弄鱼汤还是红烧,俱十分鲜美滑嫩,并且比河里打的鱼价格低廉,不需要票。
城里几个工厂食堂与国营饭店俱有意下订。
陈村长安排云岚带着一群十余岁的小姑娘与少年先把水田放水,然后先抓鱼,后面跟着一群人开始收割水稻。
因为多了一倍的工作,水稻的收割变得更紧张。
即使如此,整个大队所有人都是兴高采烈的,因为陈村长说了,这些卖鱼的钱,会根据他们的工分分配。
稻田鱼的价格可不比小龙虾,六毛一斤,比小龙虾简单,价格更高,肯定更赚钱。
一条条巴掌般长的鱼儿被抓了起来,大的七八两,小的也有三四两,一亩少的六七十斤鱼,多的一百三四十也有。
五南大队三百余的人口,水田也差不多三百亩。
云岚带着一群半大小子一天到晚弯腰抓鱼,一天捞上七八百斤鱼,收了一个多星期的鱼,,卖了八千多斤鱼,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当然,还有一百多亩的水田没有鱼的,陈村长一边派人收割把那边的水稻收割打谷子,一边派人跟在云岚等人身后收割水稻。
云岚曾经说过,稻田养鱼能增产,所以,养鱼收割的水稻与不养鱼的还分开了,最后统计产量。
忙活了十几天,三百余亩的水稻全部收割完毕。
众人又纷纷晒谷入仓,统计数量,上交公粮。
另几个女知青天天在晒谷场那边扬谷打穗,也叫苦不迭。
即使是穿上了长袖长裤,戴上帷帽,每天放工,也满头满身都是扬谷子扬起的灰。
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每天众采购收走鱼后,陈村长每天留下百余斤的稻田鱼,给大队所有家庭都瓜分一些。
每一户都可以分上一斤左右的鱼,在秋收后期,因为天天有鱼补充营养,大队众社员精神都好了许多。
体力劳动对人的精气神的损耗非常大,每天有一斤左右的鱼可以补充营养,今年这秋收比往年好多了。
一百三十四亩养鱼的水稻的产量,比不养鱼的水稻产量高一些。???.iuai.om
水稻更饱满。产量提高了五六个百分比。
而上回云岚种的玉米留的种子,在九月中的时候也开始收了,这一批玉米产量比上一回的更高。
几乎每亩都达到了十三四石的产量。
陈村长与几个种田老把式一商量,特意留下了三亩的玉米再长十余天,准备留种。
长达四十天的秋收过后,粮食俱已入仓,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
云岚不太清楚,但听另几个知青表示,今年的粮食比去年的粮食高产。
粮食丰产,今年可以多分不少粮食,还可以分钱呢!
陈村长安排了百余名身强体壮的社员们送粮到粮站交粮食。
而其他的女知青与村妇,却是可以休息几天。
听说可以休息,一群知青回到院子,俱累瘫到床上,几乎不想爬起来了。
云岚在院子中足足躺了一天,然后才带着钱到隔壁寻何大娘换只母鸡。
听说云岚想吃鸡,何大娘一边给她抓一只最肥的老母鸡,一边笑呵呵说道:“小云知青?大队这半个月天天吃鱼,你还要杀鸡呀?”
云岚不在意地摇了摇头:“吃了半个月的鱼,都吃腻了,换只鸡补补身子!”
何大娘闻言不禁摇头嘻嘻笑着:“还是小云知青厉害,我们一连吃半个月的鱼,都觉怎么吃也不够,你却吃腻了。”
云岚看了看何大娘身后的两个儿子与女儿,笑眯眯说道:“那怎么一样?我就算每天只有一条鱼,也是一个人吃。”
“你们两条三条,五六个人吃,当然是不够的。”
两人低声说笑着,何大娘抓过老母鸡递了过来,看了看云岚,犹豫地问道:“小云知青,你有没酒票?”
“酒票?有呀,有好事要庆祝吗?”
云岚惊讶了一下,便点了点头。
何大娘看了看自己家的老大,笑眯眯地低语道:“今天李嫂子找到我,就她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