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螳螂捕蝉(1/2)
.
樊城与宛城之间,邓、安众等地,突然之间,谣言大起。谓曹丕篡汉,苍天震怒,现已病重,昔日抗曹魏暴政之英雄今又来,亲率王师,所向披靡,欲救万民于倒悬。
而曹魏多年征战,宛城、樊城之地徭役、赋税极其苛重,所以谣言一起,便如沸水,各地县令虽率县兵镇压,却犹如扬汤止沸,稍有平静又愈演愈烈,急报如雪片般飞往曹仁处。
夏侯尚闻报大怒,脑门青筋尽露,吼叫道:“将军,李文欺人太甚,定是这厮又使狡计,令我等无暇他顾,我愿率精兵数千,平息内乱,再挥兵南下,与其一决雌雄。”
曹仁闭目养神,似乎毫不为所动,内心却颇有些焦虑,如今襄樊之势就如一盘棋局,自己先丢一城不说,还处处落于后手。这种焦虑难受的感觉不停骚扰着曹仁的内心,令得曹仁如老井般不起波澜的内心也不禁有了些火气。
猛地曹仁睁开双眼,精光射出,“张天,命你率二千精兵,速去平息各地。”
张天慨然接令,点起兵马去讫。
“夏侯尚,你负责樊城四门城防,每日巡哨,不可懈怠。张旭,江北防务,由你负责。斥候再增一倍,每半日一报,樊城数十里内一有动静,即可来报。我自整军,随时备战。”
众人皆忙去了。
话说张天引军杀奔邓城,不两日,便捷报传来,平息此处民乱,又一日,却是告急文书。原来义军围困邓城,见樊城军至,故意惊慌而退,待张天入城,当夜复围邓城。义军虽为乌合之众,然漫山遍野,浩浩荡荡,恐不止万余人,张天兵少,加上县兵亦不足三千人,接战两次,张天发现义军中居然有数百悍战之士,为首者武艺颇高,自己不能敌,不得已向樊城告急。
曹仁接报,大吃一惊,民乱居然如此猖獗,让曹仁有点始料不及。夏侯尚冷哼一声,喊声如雷:“将军,定是李文那厮遣爪牙偷入腹地,内藏大将,挑拨愚民,所以张天不敌,且让我去,只二千精兵足矣,扫清凶孽,令南岸再不敢窥伺。”
曹仁细想了想,沉声道:“伯仁,你性太刚,不妥,平息民变当刚柔并济。我亲自去,若不能尽速平息,恐为李文所趁。迟则十天,早则五日必回,你仔细谨慎看护城池,不可随意离城。”
曹仁下定决心要从速解决腹地内乱,于是督张旭率二千精锐直去邓城,留下一路烟尘。
应龙督众只是围城,也不着急,早有人探知曹仁率军急急赶来,应龙眼冒怒火,咬牙切齿,嘴角沁血,当下披挂引数千人便迎了上去。
两军对圆,魏军乃百炼精锐,自然阵容严整,进退有度,气势汹汹。曹仁立于阵前,却被对面义军气乐了,衣衫褴褛,穿什么的都有,锄头、木棒,拿什么的都有,或站或坐,不成列不成行,若不是有魏军在前,没人会以为这是一支军队。就这么一群乌合之众,竟把自己吓了一跳,煞有介事、兴师动众来平叛,传出去不成了朝廷众人的笑话。
应龙眼睛冒火,直盯着曹仁,见曹仁嘴角斜挑,满脸不屑的样子,再也忍不住突阵而出,嘶声喊道:“老贼,还记得宛城应将军吗?”
曹仁闻言一怔,狐疑地看了看应龙,依稀有些应开的模样,一下恍然,原来一切事情都是这小子整出来的,怒极而笑,声震四野:“哈哈哈!原来是那老东西的余孽,好好好!今日就送你们父子团聚吧。”
说罢拍马舞刀,直奔应龙,曹仁虽说年迈,然虎瘦雄风在,仍旧气势吓人。应龙早红了双眼,仇恨的火焰在眼中燃烧,丝毫不顾曹仁的刀式如何,自顾自舞刀砍去,完全是一副拼命打法。
曹仁征战大半辈子,刀法浸淫数十年,自然非应龙可比,见应龙只想拼命,曹仁刀影翻飞,如蝴蝶般,轻灵穿舞,并不与应龙硬碰硬。应龙若不是一副不要命的打法,令曹仁有所顾忌,恐早已丧命于曹仁刀下。然纵是如此,也时而血光迸现,应龙的肩膀、大腿被曹仁的刀尖划出数道口子,应龙浑身浴血,怒喝连连,犹自死战不退。
应龙的亲卫混在义军中,见如此情形,忙使劲鸣金,令义军速退,应龙虽然报仇心切,仍知道军令如山倒,不敢不退,遂使出浑身力气疯魔似地连砍数刀,逼得曹仁略略避让,拨马就回。
曹仁哪肯放过,挥刀引军紧追不舍,围城义军见应龙一军败回,惊惶不已,也作鸟兽散,俱往西北方向去了。张天见状,忙引兵出城夹击溃散义军,义军死伤颇重。
曹仁见到张天,无暇说别的,命他为前部,两下合兵急切切地追了下去,追有十余里地,来到一处,名为鸦坡。此地貌似乌鸦,左边有一处茂林,右边一里地外有一山坡。
不知为何,曹仁忽然有了不安的感觉,忙勒马急停,仔细揣摩那片林子,林子内那深邃的墨黑似要吞噬人一般。转头望了望撒开脚丫子狂奔的乌合之众,烟尘渐渐远去,曹仁稍作犹豫,便断然下令,命张天率本部兵马继续穷追,不得让其有喘息之机。自己则与张旭引军为后部,互为呼应,并即刻派斥候往两侧搜索,以策万全。
斥候没入树林半晌不见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