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光复西都(1/2)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好一幅秋撒长安之画卷。【阅】

蜀汉二次伐魏自夏初起,于秋末终,长安就是最后一站。

长安,千年古城,乃取自长治久安之意,西周之时已为国都,更是汉高祖刘邦所定西汉之都。曾经辉煌无比的古都,如今**裸呈现在李文眼前。

司马懿为马所败,径走池阳,蜀兵主力全力追击,一路收复池阳、武功、泾阳等地。司马懿得知汉兴、咸阳已失,不敢回长安,一路溃逃,直到潼关方止。潼关险阻,智如诸葛、姜维,勇如马、魏延,皆无计可施也,司马懿方缓过气来,然大势已去,关中之地尽失蜀汉之手。

李文久候司马懿不至,遂重兵围困长安,纵马立于城下,迎着夕阳,稍眯着眼睛,心里微微激动,西都在望,大汉光复在即。

长安孤城也,却急切不可下,历朝精心经营,让长安坚如磐石,李文重重围困长安,犹如围困刺猬,无从下嘴。

“荆州李文在此,建威将军何在?”

面对西都长安,身后诸军战.意盎然,李文微微一笑,朝长安大吼道。

城楼上郭淮全身披挂,缓缓露出.身影,两眼通红,怒喝道:“李文不必多言,淮誓与长安共存亡!”

长安孤城,不可久守,郭淮一言.既出,堵住李文劝降之言。李文微微一愣,不曾想郭淮心如明镜,开门即见山,细想亦是如此,遂不在多言。此时,李文身边一猛将冲出,怒喝道:“郭淮,可还记得我?”

怒喝声中夹着刻骨仇恨,李文甚是奇怪,一看却是.亲卫领郭槐,不禁微微一愣,细看之下,两人竟有些相似。郭淮也是一愣,半晌才叹道:“一别多年,不曾想你尚在世上,如此也好!”

郭淮落寞眼中有些悔恨,亦有些欣喜,让人感觉甚.是奇怪。

郭槐怒视城楼片刻,也不多话,回请战,“我愿为.先锋,踏平长安!”

“踏平长安!”麾下亲卫感受到郭槐强烈战意,齐喝道。

李文知战不可免,长枪一挥,喝道:“准!”

一时间战鼓齐.鸣,战火燃烧秋叶,郭槐率一支军马徐徐压上,城上箭矢纷飞,蜀汉步兵亦不疾不徐,举盾防护,辅于弓手对射,不久就至城下,架云梯而上。

郭槐身先士卒,率众几番冲杀,亦难上城墙,只添几处轻伤,气得暴跳如雷。李文见天色已晚,遂鸣金收兵。

此次攻城战只是双方试探,重型攻守器械皆未出战,已知双方士气昂扬。强攻长安,是硬战,损失不可避免,诸将汇聚大帐,共商攻城事宜。

“只待夜深,山地营奇袭可得长安也!”白亮摩拳擦掌,郭槐立于李文身后,微微激动。郭槐心知山地营擅长攻坚,立功无数,多年宿愿,怕要落在山地营之上了。

李文瞥了白亮一眼,叹道:“郭淮方策精详,久经战事,山地营建功数起,已失去奇袭之效!”

“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以长安坚城,若强攻不下,于我军心不利。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只需围困长安数月,长安不攻自破矣!”楚轩见李文颦眉,劝道。

“嗯!”李文微微颔,若有所思,遂不再言。

长安已成孤城,李文并未修筑壕沟、高塔,重重围困长安,只是在城外安营扎寨,围三缺一,每天优哉游哉搦战。

数日后,李文率军离开,诸将皆不知为何,问之,李文只神秘微笑,不愿剧透。翌日,路遇马岱,两军相会。马岱亦疑,问道:“鹏飞为何在此?”

李文不答,问道:“丞相何在?”

马岱应道:“丞相即日可至长安,担忧鹏飞强攻长安,故让我先行,告知鹏飞,曹真病亡,司马懿已出潼关,关中已定,长安已入囊中,无需强攻而损兵折将。”

“好!”李文大笑,“且让你我拿下长安,以候丞相,如何?”

马岱亦笑,却疑,李文退兵蹊跷,如何拿下长安,遂问道:“不知鹏飞有何良策破长安?”

李文不答,马岱细看之下,又问道:“鹏飞亲卫怎么换了?”

诸将皆疑,静候李文解惑,李文笑道:“长安城中土硬水碱,甚不堪食,更兼无柴,而魏兵败退太快,长安未有坚守准备,今围困几日,只怕城中已军民饥荒。郭淮虽谨慎,然我军真退,其必不能制约军民出城取水打柴。”

诸将恍然大悟,郭槐去向亦明了,马岱叹服,“若说军阵厮杀,兄不让于你,若说经略计谋,兄远逊也!”

军事非单纯军事,处处皆有学问矣,李文亦是轻叹,此乃昔日庞德之计也,前车之鉴,不知郭淮能否识破。

大将军曹真病亡;二十万魏军溃败;困守长安;多年音信全无的族弟出现,竟为李文亲卫,此些种种,缠绕着郭淮,令其心神难定。

李文退兵蹊跷,郭淮难阻军民出城,立于城楼之上,苦思不得其策,忽见远处烟尘起,却是蜀兵再临,观之兵力又胜几日前,不多时便有探马来报。

蜀兵势大,外出军民惶恐,竞奔入城,郭淮心思颤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