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堂之争2(1/2)

.

看时辰,天色应该大亮了,可殿外依然黑暗,并开始下起小雨,把之前闷闷压抑的感觉洗涤干净,却添了不少冷厉,朝堂之中,亦是如此,撕开了脸皮,剩下就是毫不掩饰的杀气。

法正之言,越来越严厉,李文不想法正竟以猜测之词推翻自己所言,心里一突,有种不祥预感,正如战场之上,面对夏侯存,面对徐盛,生死关头,也从未退缩,不禁怒道:“你是蜀中谋主,你且说该如何方可解荆州之危!”

面对李文的指责,法正倏一声站了起来,怒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擅杀大臣,朝廷法度,岂容你随意践踏?”

随即转身对着队列中一人问道:“敢问刘大人,如此行径,按《蜀科》当如何处置?”法正所称刘大人乃是刘巴(字子初,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三国志》。刘巴传),刘巴为人刻板清正,从不私交同僚,极具公心,刘备对其甚是推崇,数次追寻方将其收为己用,法正点刘巴的将,也是看重这点。况且刘巴曾参与《蜀科》的制定,《蜀科》律法严峻,刚推行不久,问道于刘巴,正是法正早就准备好之计。

刘巴少便有才名,自然看清此事原委,本不愿置一辞,突被法正点将,又见刘备望向自己,不得已出列,神情有些无奈却坚定地说道:“按《蜀科》擅杀大臣者斩!妄自调兵者斩!只是李将军有功……”

法正噗通一声跪在刘备面前,及时打断刘巴之言,大声道:“李文狂妄,自恃有功,不思己过,反而咆哮朝堂!请汉中王明鉴!恳请斩此狂徒以明法度!”

刘备尚未说话,殿中部分朝臣走出,跪于殿中,齐声道:“恳请汉中王斩李文以明法度!”

刘备正思量该如何收场,不曾想事情急转直下,法正竟演如此一出戏,李文也不知服软转圈,很有点始料不及,不禁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看了看殿下跪着黑压压一片大臣,大都是益州本土官员,看来是为孟达鸣不平的,刘备深知其中原委,斩杀孟达虽说略有过激,但若非如此荆州之事难料,又看了看李文,仍然强项站立,气愤难平,此子天纵奇才,人才难得,且救了二弟关羽。不斩李文,难抚益州官员,斩之可惜,且寒了荆州将士之心,关家那儿也不好办。剽了法正一眼,你竟挟众臣如此相逼,真想斩了良将不成?

刘备心中恼怒之极,脸上却挂起和煦的笑容,笑道:“好!诸卿能大力推行《蜀科》,依法治国,蜀中强盛,指日可待矣!蜀中有如此良臣,备之幸也!”随手扶起法正,并示意跪下的众臣平身,回头喝口茶,突然冷冷问道:“他日若有违反《蜀科》者,又该如何?”

“当按律执行!”刘巴狠狠撇了一眼法正,斩钉截铁道。先前跪奏诸臣此时骑上虎背,再无退路,只得颔首同意。没想到前番推行《蜀科》甚难,却因此而解决,刘备权当得了个安慰奖,便喝道:“来人,将李文打入死牢,择日处斩!”

宫中侍卫呼一声冲了进来,就要按住李文,压将出去。李文大怒,作势欲发,此时,一人站起,急道:“且慢!”

李文定睛一看,却是一个的风度翩翩文臣,只是李文并不认识,暗想,谁会为己鸣不平呢?

刘备脸色铁青,按捺心中恼怒,问道:“从事郎有何见教?”

从事郎秦宓,这个称呼已表示刘备不喜,语气中更是不耐,秦宓不慌不忙禀道:“禀王上,李文战功卓著,此时若斩李文,只怕军中将士难服!”

刘备不想竟有人质疑《蜀科》,心中不悦,斥道:“《蜀科》为立国之根本,刚才诸卿皆言应按《蜀科》执行,岂是你可随意改变?”

秦宓谏道:“擅杀功臣,为国之大不幸啊,请王上三思!”

刘备大怒,喝道:“来人,将秦宓一同押入大牢!”

座下众臣皆惊,见刘备怒不可抑,不敢死谏,看着蜀中名士秦宓,均心生不忍。秦宓不理侍卫近身,仍谏道:“王上斩李文,无异于自毁长城啊!”

刘备怒视秦宓,示意侍卫执行命令,此时李文听闻秦宓为已言而获罪,再也忍奈不住,一把推开侍卫,直视刘备怒道:“尝闻汉中王雄才大略,任用贤能,为天下之英雄,今日一见,竟如此昏庸!秦宓何罪?竟遭你如此折辱!”

刘备大怒,拍案而起喝道:“侍卫何在,速将此狂徒押下去!”

李文眼看着风起云涌,本有些发愣,如今见刘备如此模样,想想自己九死一生,奇谋迭出方能挽回荆州局势,竟因法正等一干人几句辩词,不但无视自己之功,反而因一些可笑的罪名要将自己斩首,且连累了名士秦宓,不由得心灰意冷,什么穿越,什么历史,什么雄心都如云烟被风吹散,罢了,权当自己沙场已战死,不想再说什么,任由宫中侍卫羁押而去。

却说诸葛亮见刘备怒气渐抑,方谏道:“秦子?为蜀中名士,其言也是为了蜀中而谏,还请王上宽恕!”

此言一出,诸臣均为秦宓开罪,刘备心中暗暗好笑,刚才都哪儿去了,经此一事,《蜀科》推行,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