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吴清言主任(1/2)

吴言清的办公室在二楼,是个不大的单独房间,除了一张堆满了文件和书籍的书桌,就是身后摞得高高的书籍和资料。

“呵呵,办公室里可能有些乱,你不要太在意,怎么样,我这里有龙井茶泡一杯吧?”

“既然吴主任这么客气,小子却之不恭,只有愧受了。”

吴言清多看了他一眼,对这个落落大方的青年人又增添了一份好感,微笑着拿出暖水瓶,冲泡了二杯茶水。

“谢谢吴主任。”

陆航恭敬的站了起来,双手接过茶杯,礼仪方面做得让人无可指摘。

“坐吧,我们闲聊会儿。”吴清言颇有兴趣的坐了下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悠哉地问道:“小兄弟不是本地人吧?”

“是的,我是金陵人,在真人面前不讲假话,这些国库券也是在当地收的。”

“我看出来了,其实在我们证券交易所还有其他的大户,有一位姓杨的魔都本地人专门跑徽省去收,他一个人的交易量占我们整个1/10,已经做了有两个多月了,但是他一次性的量还没有你多。”

“呵呵!”

这个姓杨的叫绰号叫杨百万,可以说是魔都第一代股民之一。

在工厂下岗之后,杨百万敏锐地发现了国库券地区差,从亲戚朋友手里筹集到两万块钱,开始到外地收购国库券,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只不过这种原始的方式,积累起来还是太慢了。

陆航采用“”借鸡生蛋”的方法,当现金如数兑付给第一次尝鲜的人后,好口碑就会爆炸性的发酵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比起一个人哭哈哈的滚动发展强上百倍。

在这个遍地机遇的时代,从来就不缺乏有心人。

陆航笑了一下没有接腔,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吴清言满屋子的外文书籍上,心中暗惊。

这个年月,想要拥有如此多的外文书籍期刊可不是仅仅有钱就行的,还要有渠道,够资格,有权限才行,缺一不可。

吴清言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开口问道:

“怎么小同志,你也对这些金融类的外文期刊感兴趣吗?”

“一些专业的金融词汇可能不大懂,但确实很有兴趣,尤其是关于世界宏观经济层面的讯息,对于开阔一个人的国际眼界帮助非常大,人总是要进步的,这个世界精彩纷呈,有机会要到外面去开阔眼界。”

“呦呵,志向还不小呢,那我考考你的外语水平如何?”吴清言换用英语问了几句,陆航都能流利的回答起来,美式英语的口语水平相当棒,丁点儿也不怯场。

“真不错!你的英文水平差不多能达到大学三四年级,特别是口语水平相当棒,没有带生硬的地方口音,这一点尤其难得,比校园里的学生都强了。”

吴清言神态颇为嘉许,微笑着问道:“看得出来你很有经济头脑,年龄也不大,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如果愿意聊聊,也许我可以给你中肯的意见。”

闲谈中,陆航得知吴清言除了在证券交易所主任的职务之外,还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期刊,不是我个人所有的。”

“这太好了。”陆航已经兴奋地叫了起来。

这些国际上的金融期刊具有最强的时效性,还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是新华书店和一般党政企业的图书馆见不到的。

陆航又聊了会儿,喜滋滋的选了两本金融期刊离开了,吴清言看着他高大的身影离开楼道,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个年轻人,不同凡响啊!

吴清言和杨姓大客户以及陆航都聊过,两人的差距一目了然。

正在浦东新区新建的魔都证券交易所,预计将会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

届时,这些零散的证券机构都将会迁入新址办公,国库券交易流通也将会正规化,不会存在明显的地区差。

也就是说,这种讨巧的生意做不长久了。

杨姓大客户知道之后如丧考妣,失魂落魄的离开了,以后经营国库券却更加卖力起来。

陆航却能主动的发现这一点,并且淡然处之,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带过了。

这二者境界天差地别之远,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无非是二者的眼界和未来层次不同。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未来能走到多高层次,陆航起步就有不错的世界观,对世界贸易更是有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这就决定其未来发展远不止于此。

吴清言很有兴趣知道,他能走到哪一步?

出门后

陆航看着时间还早,今天上午抵港的客轮要到下午4:30才开航,现在约莫早上10:30左右,还有五六个钟头时间呢。

他左右看了下,信马由缰地向前走去,没事儿闲逛一会儿。

陆航没有注意,在巷道的墙角,黑痣中年人一脸阴沉的露出脸庞,紧盯着远去的陆航,眉眼中闪现出一丝狠戾之色。

他随身的包里,赫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