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做小受的潜质(2/2)

点头,轻笑回道:“嗯!”边说,她边进入包厢,“有做小受的潜质……

花无夜嘴角抽了抽,这个女人,果然有气死人的本事。

“我的性,取向正常,喜欢的是女人!”这一点,他必须严重声明。

“这可说不定哦,没试,你怎么知道你不喜欢男人呢?”徐落坐在了花无夜对面,轻笑,漫不经心的反驳。

看着花无夜气黑了的脸,在心中狂笑。

花无夜看着徐落不怀好意的神色,汗颜,明白是说不过徐落的,所以,也就不说了,任由徐落取笑。

徐落看着花无夜紧张的神色,知道玩笑不能开的太过火,送了一个大白眼给他,拿过他手中泡的茶,喝了一口,没好气的说道:“真没幽默感!拜托,我和你开玩笑的。”

闻言,花无夜的嘴角再次抽了抽……

“这茶,泡得不错啊!”

徐落喝了花无夜泡的茶,美眸中闪过一抹惊艳,盛赞道。

这是她喝过的仅有的不错的茶。

闻言,花无夜翻了一个白眼,傲矫的回道:“本少泡得茶,怎么会不好?”

他自小可是都有学习茶道。

对于花无夜的自恋,徐落没有说什么,因为他有自恋的资本。

这茶,确实泡得不错。

茶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所以,泡茶的水,非常重要!

1、强调择水先择“源”:如唐代陆羽《茶经》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宜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紧切。

2、强调水品在“活”:如北宋苏东坡《汲江水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朋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铛”。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等等这些,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活”。

3、强调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罗廪《茶解》中的“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说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强调水质需“清”:宋代大兴斗茶之风,强调茶汤以白为贵,这样对水质的要求,更以清净为重,择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说:“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这就是说:宜茶用水需以“清”为上。

5、强调水品应“轻”。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这茶如此的清香,除了用了最为上等的茶具,茶叶,这水必定也是取自洛城龙颜市中的石泉水…...再配上一位有着高超茶艺的人,泡出,才能有如此好喝的茶。

自小,就被爷爷灌输茶道知识,也深懂茶道的徐落,才会喝了花无夜泡的茶后,说其泡的不错。

花无夜的茶艺,已经非常的出色了。

可以说是顶尖的。

这一回,徐落对花无夜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她看着花无夜,轻笑,柔声的说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这便是茶道,“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想说,我也懂茶道。”

自认识以来,两人也算是接触颇多了,徐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花无夜和她真的是趣味相投……

听完徐落的话,花无夜震惊的看着她,他不禁要问徐落,你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懂酒?

懂琴?

懂棋?

懂茶?

她怎么会懂这么多?

“徐落,你究竟是什么人?”其实,这个问题,他很久就想问了。

之前,就有曾想过,像徐落这么出色的女人,怎么会是出自贫穷之家?只不过,都没有往深层处去想。

徐落一怔,随即,萌人的说道:“中-国-人呗!”

花无夜已经对徐落彻底无语了。

徐落才不管花无夜无语不无语,怡然自得的喝茶。

越喝越觉得花无夜泡的茶,好喝。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