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属下一览(1/2)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干谋士九人:

荀、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丁仪、丁、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徐干、陈琳、阮、应、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魏讽(后造反)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列举曹操手下武将名单及事例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从曹操初起兵的时候便开始跟随他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曾称赞他道:“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曹丕即位后更封他为大将军。性清俭,不治产业,有点钱也都分施掉了。死后被封为忠侯,子充嗣。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和夏侯敦一样,也是从曹操起兵的时候开始跟上他的。曾先后平定昌、徐和、司马俱、雷绪、商曜、罕、宋建等人的叛乱,在与韩遂马超的作战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最终由于过于恃勇而被老黄忠斩于定军山。死后谥曰愍侯,儿子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数夏侯霸了,在此不予赘述。

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招募了数千兵马,周旅淮、泗之间。在曹操的众多武将中,曹仁应该算是战功最显赫的了。破袁术时为前锋,攻打陶谦时击败前往费、华、即墨、开阳的救兵,与吕布、张秀、袁绍等作战中也是曹营首席大将。后来更是死守樊城,导致关羽被擒身亡。陈矫在其单枪匹马从周瑜军中救出牛金后曾赞道:“将军真天人也!”死后封为忠侯。综合各方面比较起来,说曹仁是曹操手下第一武将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主要的战功还是对东吴的一系列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最著名的当数威震逍遥津了,仅以七千兵力打败东吴十万大军,以致后来张辽病重,孙权仍不敢轻举妄动,还告诫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死后曹操念及合肥战役的功劳也不禁感叹:“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张颌

张字俊,河间人。在袁绍与曹操作战时曾提出正确的建议,但不被采纳,后因害怕被迫害而投靠曹操。后来在与马超军作战时立下大功,后期和蜀国作战更是魏国头号猛将。连诸葛亮都对他颇为忌惮。最终在追击蜀军时中飞矢而亡。死后谥曰壮侯。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原在杨奉手下,杨奉被曹操打败后投归曹操。在与关羽的作战中立下大功,曹操称赞他:“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死后封为壮侯。

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黄巾之乱时跟随鲍信,后来鲍信投靠曹操,他也自然加入曹军。之后禽吕布于下邳,立下大功。与袁绍作战时更是领两千步骑坚守延津,让袁绍无可奈何。而后仅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