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回 众师徒有何破绽 试禅心结果如何(1/3)

书接前。[&][].[].[]前书到唐僧师徒在所谓的莫家庄住了一宿,天光放亮,三人睡在草丛里,老猪吊在歪脖子树上荡秋千。

在《西游记》中,这一回的书目叫做“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三藏不忘本,这个“本”是什么?当然是取经大业。另外隐含着唐王圣旨,菩萨显化。跟什么道心佛心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西游记也不是讲的丹道。如果只讲丹道,那也太肤浅了,太没有意思了,也不会赢得这么多读者的青睐,更不会被列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试问,世间有谁懂得“丹道”?有谁知道“道心”。恐怕是少得可怜。

像这些人人不懂的话,作者会讲吗?当然不会,西游记是一部以神话为题材,借孙悟空之身,来阐述渴望绝对自由的强烈愿望、抨击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公平。

大闹天宫的本意是孙悟空,因对“天道不公”而十分不满!

在踢倒八卦炉之后,就喊出“强者为尊应让我”、“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惊天口号。由于这句话,使得《西游记》一书,曾经被官府列为**。

接下来又以大部分篇幅取经之事,取经之事是在明,就像孙悟空这样神通广大的石猴,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无力改变现实,被迫低头的无奈。也是在明,要追求自由,只能是相对自由。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最起码在封建社会环境下是这个样子。

整部书大部分篇幅,表面上在讲取经,实际上讲的是孙悟空的从追求绝对自由,到向封建等级制度低头,退求其次,追求相对自由的艰苦的心路历程。

在取经路上,唐僧、八戒、沙僧、白龙只是陪衬,都是混正果的,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唯独悟空一路之上在修行,在真正的修心。

浮屠山上,乌巢禅师明着是传授唐僧“多心经”,实际上是在暗中传授悟空。

就连唐僧这种三流货色都能记住,悟空又岂止是记住?悟空的悟性那是多么的高?他很快就悟透了其中道理,经常在路上指点唐僧,令唐僧不至于灰心丧气。

是“修心”,太笼统不容易理解,得直白一点,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表现就是对取经一事的态度与看法,当然也是对整个封建上层建筑。是消极抵抗,还是得过且过,还是积极争取?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三观在不断的变化,使他真正认识到,这个封建上层建筑,实在太强大,非自己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绝对自由太过虚幻,最终选择妥协,被其同化,成为所谓的斗战胜佛。

既然孙悟空是绝对的主角,是取经大业的主要人物,如果悟空不配合,取经之事就会泡汤。要试禅心当然少不了悟空,而且首先要试的就是悟空。

怎么试?

书中的非常明白:

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

四圣既然要点化他们师徒,为什么要露出马脚,让悟空识破?那些祥云瑞霭,难道不能隐去吗?当然可以!

你没见在黄风岭上,太白金星来为悟空指点道路,悟空并没有认出他是位神仙吗?这明只要将祥瑞之气隐去,悟空是看不出来的。

既然要让悟空识破,自有它的深意,这正是四圣在试探悟空。

试探的是什么?

首先,前日给悟空上的三花九子膏有没有灵验,悟空如今能不能识别妖怪与佛仙?当然,这也是在提醒悟空,他的这双眼睛可以识别神仙。神仙和妖怪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官,一个是匪。既然可以识别神仙,那当然也可以识别妖怪了。

结果四圣非常满意,悟空一眼就看出端倪,知道这座庄园是佛仙点化,当然也就明白了菩萨的用意。悟空虽然不知道这是谁在点化他师徒,但知道这绝对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观音菩萨会紧箍咒,自己不能造次。

再次,悟空看出名堂之后,会不会揭穿他们,会不会跟他们对着干,破坏他们的计划。如果悟空泄露天机,那么要吃苦的定是悟空无疑。那观音菩萨定会将紧箍咒念上三百遍。

结果又令四圣十分满意,悟空忌惮紧箍咒的威力,选择了妥协,配合他们一起演好这出戏。这就明,悟空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在紧箍咒的约束之下,确实收敛了不少,在为人处事上有了些顾忌,不再我行我素,随心所欲。

四圣得到了这两个满意的答案,就不再对悟空专门考验,剩下的就只有另外三人。

另外三人怎么试?答案非常明确,以美*色、富贵来动其心。

试探的时候,主要试探唐僧,其他两个捎带脚儿而已。

那妇人单刀直入,上来就自己是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女儿,家资巨富,想要跟他们结亲。

这话得太直白,太大胆。在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话语,可想是多么的令人震惊。这妇人简直比潘金莲还潘金莲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