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回 李元昊连战连捷 徐世珍道破天机(1/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住在在甘州和凉州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臣属于宋朝。从宝元元年起,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等地,于三川口大败宋军。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

边境上更是狼狈,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加上宋将范雍无能,西夏国王李元昊在三川口一带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仁宗与吕夷简商议后,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来又把尹洙也调至西线。

李元昊性格多疑、猜忌,滥杀无辜。开运元年,元昊生母卫慕氏一族的首领山喜密谋杀害元昊篡权。机密泄漏后,元昊一怒之下把他沉到河底淹死了。元昊还把他的生母卫慕氏、妃子卫慕氏,以及和妃子生的儿子一起残忍地斩杀。大庆二年,大臣山遇惟亮因与他在处理和宋朝的关系方面持不同意见,也被元昊设计杀害。从此,朝野上下,噤若寒蝉,惟元昊之命是行。

为达到“为帝图皇”的目的,他确立了“尚武重法”的战略方针。他主要从三个方面付出努力:强化刑罚;兵马为先;以功利之心教化民众,培养党项族的“虎狼之心”。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强党项族的民族意识。他恢复西夏姓氏,摒弃原唐、宋政权赐给的李姓、赵姓,改为嵬名氏;自建年号开运;下达“秃发令”,要求部众三天内必须秃发,否则杀头;又命令大臣野利仁荣搜集整理西夏字,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负责对外书交流;创建蕃学,选拔子弟入学读书,考试选才;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原则,改革唐宋缛节繁,把礼仪的九拜改为三拜,把音乐的五音改为一音。国人如不照此实行,以灭族罪论;在官民服饰上体现等级关系。严格规定身份与衣服的样式、颜色的匹配等,统一社会等级秩序等等。升兴州为兴庆府,在城内大兴土木,扩建宫城,广营殿宇。

李元昊称帝后,上表要求大宋朝廷承认其称帝的合法性,承认其皇帝称号,但遭到宋朝的严词拒绝。宋朝断然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并在边关张贴告示,悬赏捉拿李元昊首级。朝贡贸易和边地互市的断绝,沉重打击了西夏的经济,双方的交恶逐步升级。

康定二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声称要攻打渭州,诱宋军深入。结果在好水川设伏,大败宋军。

宋仁宗庆历二年,李元昊谋臣张元向景宗皇帝献计。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李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出击,一路从彭阳城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结果在定川砦一带设伏大败宋军。

经过三川口战役、好水川战役、定川砦战役三大战役,李元昊皆大获全胜。元昊踌躇满志,得意洋洋。然而,连年征战,耗费了西夏大量的国力财力,破坏了农业的正常生产和牲畜的征用,使畜牧业受到打击;朝贡的停止、榷场的关闭、贸易的断绝,使得西夏急需的日用品如茶叶、布匹、粮食等物价飞涨,人怨沸腾;作为中原政权的宋朝,虽国力大不如前,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元昊想战胜宋朝也绝非易事。此时,夏与辽的关系也逐步恶化,西夏希望与北宋停战议和。经过一年的讨价还价,天授礼法延祚七年签订了宋夏和约,西夏再向宋朝称臣,双方又回到原来的朝贡与互市的关系。

就在三川口战役失败后,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夏竦为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获仁宗诏准后,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尹洙慨叹道:“韩公过,‘且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范仲淹:“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这这样,咱们大宋朝又败了。

徐世珍在骑在马上一边赶路一边为各位姑娘们讲述着,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

“珍哥,我好像记得,今年就是康定二年吧?现在胜负还未分,咱们此去,是帮助范老头儿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