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1/2)

在几百年后,哲布尊丹巴还是蒙古国的国师,而章嘉活佛则因为清朝和国民政府的消亡而失了传承法统,国师当然当不成了,连转世也没有了。<财富比大汗们还多,麾下的兵马也比蒙古人的军队要强悍的多。

传闻中的人物出现在自己面前,牧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是眼巴巴的盯着,很多老牧人也是眼看着张瀚走在头里,三位大汗和诸多贵人们都在侧后,另一边是成群的汉人,在后面还有更多的那些赶着大车来做买卖的汉人……老头子们不知道为什么,眼中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汉人能到大寺庙这样的圣地来,还在圣城边上建了一个汉人的城池,还堂而皇之的骑马在三位喀尔喀的大汗身前,而大汗们却是如待奉主子那样对这个身形高大的汉人毕恭毕敬……他们不太明白这事,但深深的感受到了屈辱,老人们行将就木,反而不似青壮年那样考虑太多,只是这些将入土的老头子怎么也想不明白,蒙古人的血性和勇气哪去了?如果是三四十年前,当俺答汗在的时候,或是更久远一些,达延汗在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高贵的蒙古人怎么会被汉人如奴仆那样对待?他们想不明白,但眼前的事实叫他们感慨万分……一切都改变了,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见过张大人。”

“张大人安好。”

在买卖城的南门门前,最少有三四百人的俄罗斯人也是站在门口迎候。

这帮家伙脸上都挂着矜持的笑容,不过礼数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都是两腿并的笔直,腰也弯了下来,鞠躬的姿态相当的到位,令人满意。

张瀚也满脸笑容的下马走上前去,微微一躬身,对佩特林等人道:“诸位好,亲爱的老朋友们,我们又见面了。”

双方都是用蒙语沟通,这个时代的俄罗斯冒险家大约没有几个不会说蒙语的,事实上俄罗斯人的血脉中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的基因,而冒险家们进入亚洲部份之后就是面临着与蒙古人的战争和贸易,总之稍有语言天赋的学习蒙古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对佩特林等有心人来说,汉语都已经可以做简单的交流了,更何况是他们早就学习的蒙语了。

对张瀚的态度佩特林等人也是相当的满意,不管怎样,张瀚向他们躬身还礼,并且展现出了对蒙古大汗都没有的客气态度……这也并不奇怪,蒙古人已经刑白马表示臣服,不是平等的地位,而俄罗斯人则是完全平等的盟友和贸易伙伴……

想到这里,佩特林的心情就愉快了很多,他伸了伸手,说道:“虽然这是张大人的城池,不过还是由我来替张大人带路吧?”

“可以。”张瀚微笑着对其余的俄罗斯人点头,特别是马多夫和葛利高里等熟人,众多与他见过面的俄罗斯人也是笑脸回应。

所有人穿过城门,向着城内而去。

……

午后,张瀚从行军司和蒙古人联合的酒宴中脱身出来,略作休息之后,召见的第一拨人便是莫宗通和马超文,王达通,徐秀来等大商家。

“见过张大人。”

商人们还是有些紧张的,尽管他们都挂着理事的头衔,名义上来说也算是和裕升的一份子。

“诸位免礼。”张瀚的语气相当温和,比他对自己部下说话时要相对口气更柔和一些。

“多谢大人。”

马超文和王达通就坐在张瀚的左右下手,这也是象征味道很明显的安排。

这两人就是当初最早决定捐赠,并且带动了张家口一带相当多的商人一起出钱,去年和记财务最紧张的时候,这些人捐出来的几十万两也算是帮了大忙,所以对他们的照顾和礼遇都是一系列回报中的一部份。

“王东主北上辛苦了。”张瀚道:“走了多少天?”

王达通躬了躬身,答道:“从三月十九日出张家口,二十一日至口外,二十五日到尚义堡,然后二十九日到安固里淖,然后今天是四月十八抵买卖城,算算在路上正好走了一个月时间。”

“这速度也算快了。”

张瀚笑道:“若是从张家口到沙市,恐怕都未必有这么快。”

北方商人有不少有大志向的都曾经到江南跑过,事实上扬州和淮安都有不少晋商,扬州的盐商有不少是北方过来的山西商人,晋商在扬州盐商中的份额不低,从淮扬到江南,再到荆襄,北方商人一般也就是止步于长江线,而且除了特殊货物,比如茶马粮盐之外,货物从南北互通的难度也相当的大。大明中期之前有不少南方商人运粮到九边,换取茶引和盐引,那也是两边的商人联系最为紧密的时期了。

王达通由衷的道:“小人少年时曾经与先父走过沙市和扬州,都是要走个把月才到,虽然走走停停,但也未必比坐马车一路北上舒服多少。”

“我还担心诸位会过于劳累或是水土不服。”张瀚此时看向别的商人,点头笑道:“看诸位东主都是神采奕奕的样子,这样我放心的多了。”

马超文面露感动之色,说道:“我等都是常年累月在外奔走的人,今次不过是走的更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