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回乡探亲(2/3)

人家后,走出了帐篷,来到了一处篝火旁,夏侯婴正端坐在那里烤着火,见我来到,夏侯婴忙起身向我施了一礼道:“‘侍’卫长夏侯婴参见王妃,王妃万福!”

“夏‘侍’卫长不必多礼,快请起!”我忙上前扶起了夏侯婴。

我来到篝火旁坐了下来,和他闲聊了起来:“夏‘侍’卫长,久闻你的为人刚正不阿,太子常常在我耳边提起你,如果当年不是你的一再坚持,不惜和汉王反目,恐怕我的一双儿‘女’也会遭到汉王的遗弃了,而和我同样沦为人质了,是你救了我的儿‘女’,才得以保住姐弟两平安到达定陶,在这里请受吕雉一拜!”

我起身,向夏侯婴深深施了一礼,夏侯婴慌忙起身将我扶住:“王妃快别这样,这要折煞微臣了,当日王妃舍身引开追兵,将追兵一分为二,这才使得我们逃出了追捕,可汉王去辜负了您的一片苦心,将两个孩子踹下了马车,我实在是看不过去,为王妃鸣不平,汉王此举实在令人心寒,我就算拼了‘性’命也不能让汉王做出此等禽兽不如之事,而让王妃心灰意冷,生无可恋!”

听了夏侯婴的这番话,我感‘激’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吕雉永感夏‘侍’卫长的大恩大德,公主和太子也将铭记夏‘侍’卫长的恩情,他日定当回报!”

“王妃,我夏侯婴自汉王沛县起义时,一直追随汉王南征北战,王妃的后方补给才是汉军不断壮大的基础,没有王妃的运筹帷幄,也将没有汉军的决胜千里,我们这些老将都是冲着王妃的一句,为全天下百姓而战的口号才投身汉营的,王妃才是让我们誓死追随的人!”

这样朴实的一个人,这样一群为天下百姓着想的人,都汇聚到了汉军之中,这也注定了日后汉军会真正取得天下,受到全天下人的拥戴。

经过数十个日夜的长途跋涉,车队一行终于到达了沛县,沛县的百姓听闻我回乡省亲,自发地来到城‘门’口迎接我的到来,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命人停下了马车,走到了人群中,一一和乡亲们打着招呼,询问着乡亲们的生活。

只见,一青年小伙带着娘子来到了我的身旁:“姐姐,您还记得我吗?”

我打量了他一番,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想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

“姐姐,我就是在地牢里管您讨水果吃的那个少年啊!姐姐你记起了没有?”

我拍了一下脑袋:“想起来了,你都长这么大了,还讨到了婆娘,姐姐真为你感到高兴!”

“臭小子,怎能这样称呼王妃呢?真是没规矩,王妃请您不要介意,老夫回去一定管教好这个没规矩的小子!”小伙子的爷爷责备起了他。

“大叔,您和乡亲们怎么这么外道了,以后不要王妃王妃的称呼我,我和沛县的乡亲们都是一家人,当年如果没有乡亲们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汉军今日的战绩,以后不需要这样的礼数,大家还是称呼我一声刘夫人就好了!”

我吩咐‘侍’卫将带来的礼物的一部分都分发给了乡亲们,看着大家开心的模样,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乡亲们一路边走边聊。我被掳楚营的消息传遍了沛县,乡亲们都着实的为我担心受怕,老大娘们都还亲自去祠堂为我祈福,听到这一切,我的心暖暖的,多么朴实的一群老百姓,心地都是那么的善良,我感到为他们做的还不够,将来我一定尽全力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姁儿,姁儿是你回来了吗?你在哪啊我的姁儿?”我听到了久违的呼唤。

是娘的声音,我顿时停住了脚步,向四周望去,只见一辆马车停在了前面,从车上走下了两个熟悉的身影,爹正向我招手。

“爹,娘!”我哭喊着奔跑了过去,跪在了爹娘的身前。

“爹娘,姁儿回来了,‘女’儿不孝,总是让你们二老替我‘操’心,‘女’儿惭愧。”

“回来就好,这两年爹娘日盼夜盼的,今天终于盼回来了姁儿,让娘好好地看看你,在楚营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吧?我苦命的姁儿!”

我望着满头白发的母亲,再也忍不住心绪,抱住娘亲痛哭了起来。

这两年,母亲日夜以泪洗面,眼睛的视力都不好了,一头青丝愁成了白发,看着母亲一下子都老了很多,我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伤心过,抱着爹娘哭成了一团,周围的乡亲们都为之动容,也跟着我们一起掉上了眼泪。

我将母亲扶上了马车,一路向吕府驶去,吕家上下都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见我回来,都把我团团包围了,大哥,二哥一家更是抱着我哭的稀里哗啦,家人都太在乎我了,能有这样的家人,真是我三生修来的福气。

吕嬃上前紧紧抱住了我,小丫头越发地美丽动人了,都已经过了十八岁,为了我,这两年拒绝了所有的提亲,都在替我照顾着两位老人,我被家人感动的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满心都是幸福的甜蜜。

盈儿回到吕家,显得格外的开心,太公和‘肥’儿在吕府住了一晚,就匆匆赶回了刘府的老宅,阔别了两年之久,想必他老人家有对乡亲们说不完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