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江浸月听后秀眉蹙了蹙,看进任辰黑白分明的眼睛,淡淡地笑了,“辰儿先把《西施》念给嫂嫂听,再说一说辰儿是不是赞同先生的话。.最快更新访问: 。”

任辰点头,摇头晃脑地念道: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江浸月颔首顺了顺宽大的袖口,袖口上绣的梅‘花’图案针脚紧致细密,勾画得那绿梅以假‘乱’真般灵动,“辰儿可明白,个中的真实含义吗?”

任辰嘟嘴低了低头,好似在认真地思考。江浸月也不急,伸手去抚平任辰的双丫髻,“嫂嫂,那时学这首诗时,先生自己就说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总是为那些昏庸者开脱和减轻了罪责。罗隐的这首小诗特异之处是反对这种有史以来的观念,破除了‘‘女’子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进取光辉。可是先生也仅仅是赞同说这首诗写得好,并不认为西施就是无罪的,就如同现今的陈圆圆一般。”

江浸月依旧抿嘴笑了笑,并不急于纠正些什么,慢慢道,“ 辰儿你看啊,‘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这一开头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是不赞同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的‘女’子身上的。使一个王朝家国兴亡成败的是各种复杂的因素,‘何苦’虽看着是劝解的口‘吻’中实则含有嘲讽意味,罗隐在映‘射’说:明明是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于一个弱‘女’子,这又是何必呢?‘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你说是不是,辰儿?”

任辰无比赞同地点头,迫不及待道,“我知道了嫂嫂,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娘和我说过,这样就越发尖锐地批驳了那些昏庸者,但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且由于事实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让人深思反省一番呢。”

任辰兀自说着,接着认真地点头嘟嘴道,“所以啊,我并不认同先生说西施和陈圆圆是红颜祸水呢。”江浸月抿嘴又笑了,知道任辰领悟了意思。

恰好青荷端了粥过来,仰头去看了看天空,觉得有些‘阴’沉,“小姐,辰儿小姐,不如我们回房去吃吧?这眼看着好像是要变天了。”

听青荷这样说,江浸月便抬头去看了一眼天空,真的是暗沉沉的,看来果真是要变天了。

喝完了粥,任辰闹着要江浸月陪她去旁边的书房临摹字帖,江浸月这个时候本是该午憩了,也只能忍着困意陪着任辰去了书房。

临到傍晚,天压的极低极低,眼看着怕是要下雨了。江浸月让青荷送了任辰回她的院子里去,真的觉得累了,便回到房里去睡下了。

任良跟着任知府从府衙回来,等着任知府进了主院,这才转身离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