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独尊儒术(2/3)

活了,对于他们来说,死战四方已算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在乎的素来都不是生死,而是输赢,亦或是……道统。

修为到了圣贤,早已经念头通达,早已经心无旁骛,他们的道心,要么就是大彻大悟,要么就是执迷不悟,反正已经到了心坚如铁的层次,自然不会因为区区一道战书前来,都因此动摇了半分。

数十万年以来,柳毅与镇元子以及孔宣三为道君,携手定鼎天下,世间名山大川,灵山道场,早就有了分配统属。至于各种灵禽繁衍之地,各种天材地宝生产之处,也早已经有了分配,换而言之,那就是世间诸多利益,都已经重新瓜分完毕了,谁愿意将到手的好处,再度让出去。

帝俊与东皇太一卷土重来,天下修士怎能不奋起反抗?

于是,芸芸修士便将这上古天帝战书降临的消息,传遍四方,尤其以传给三为道君的消息,最为急切。众人全都知晓,道君功高盖世,肯定比起他们要更早知道战书降临的消息,甚至只用掐指一算,就能算得出来,可消息却依旧要发,不因其他,只因需要三位道君出头,需要三位道君打头阵而已,否则以他们的修为,怎能敌得过上古天帝,以及上古天帝带来的援兵……

传闻,当年同在鸿钧道祖门下听道的修行之士,有三千之多!

这些曾经在鸿钧道祖紫霄宫听道之辈,个个都是绝代强横之辈,莫说是三千,就是分出来一半,就不是他们这些上古修士能够比拟的。

柳毅的道场,位于虚空深处。

镇元子的道场,也位于虚空一座万寿山上。

唯有孔宣的稷下书院,位于凡俗世间,所以消息最早来到了稷下宫当中。

庭院深深,台阶数万,殿宇数以千计。

如此恢弘大气的一片宫,方能彰显儒门的大气象。

送信之人,足足等候了数个时辰,才得到儒门的回应。

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儒门的礼。

自打孔宣讲道,儒门大兴以来,天地间的规矩,便被这些读书人,弄得越来越多,甚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甚么三纲五常,甚么三跪九叩拜君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信笺虽然送达了儒门,可孔宣却在讲道,他也如柳毅一样,将儒门里诸多事情,交给了门下弟子处理,自己则安安心心教导门下弟子。

讲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反省道统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讲道,将门中诸多事情交给门下弟子。

他们下的弟子,乃是儒门圣贤崔思琪与孟子,以及七十二贤人,除了这些人之外,上有三千门生。

可儒门弟子去最擅上行下效,孔宣将门中事物交给门下弟子,可门下弟子也有弟子。

如此一来,孔宣与门下三千多弟子,全在稷下宫的道场当中,讲道的讲道,听道的听道,至于儒门的大小事务,则交给了一些儒门的后辈子弟。

这些人名声不显,甚至不曾有人听说过他们。

其中为首者,姓董,名仲舒。

此人年纪不过三四十岁,却已经把儒门浩然之气,修炼得略有小成,若不出意外,百年之后或许就能修炼成书仙。

而最为不凡的,是此人智谋高远,甚至连儒门两大圣贤之一的孟子,都亲口称赞过此人。

自然而然,送来的信笺,第一个要交给董仲舒查阅。

哪怕前来送信之人,是一个修炼了数个量劫,在无数年前就已经修炼有成的上古修士,堂堂正正的上古大神,董仲舒的气势也没有弱了半分,只是依照着儒门的待客之礼,给这大神上了香茶果品,招待了一番。

那位大神未曾亲眼见到孔宣,却不肯离去,执意要见儒门始祖孔宣,说此事至关重大,不可以轻视。

董仲舒不卑不亢,回了一礼,言道:“前辈请稍等,我前去禀告祖师。”

一脚迈出门去,便有同辈书生问他,“这前辈是上古大神,你我却只是小小一个修炼了二三十年的后辈弟子而已,此人一旦发怒,神威赫赫,挥手间就让你我灰飞烟灭,你居然能不卑不亢在他面前谈笑生,简直就是我等儒门弟子的楷模。”

“我儒门弟子,外表可以无傲气,内在却不能无傲骨。”

董仲舒微微一笑,也不知是礼节性的笑了笑,还是心中颇为舒爽,言道:“他确实是上古大神,实力高深,以你我修炼二三十年的能耐,难以望其项背。可我前去接待他,与他坐而谈论,代表的是我儒门,代表的是整个教派。在那时候,我便不再是我,便不再是董仲舒,乃是我儒门的颜面。我只需对他以礼相待,不要怠慢了他,不要失了礼数就是,他又怎敢因为我修为低下,而轻视我董仲舒半分?”

一言至此,董仲舒身而去。

几经转折,不知道绕过了多少回廊,董仲舒才来到了孔宣讲道之地。

孔子正在开讲,自然不能打扰。

于是乎,董仲舒便找到了孟子,相告此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