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为红颜(一)(2/3)


“圣上,此话即是仙尊所说,那想必他老人家早已知晓答案,何不向其请教一二?”

“你说的朕何尝不明?只是皇后你有所不知,仙尊不日前便发话,这句真言亦真亦假都应由朕亲自去证实,而且仙尊已表明并非他门中子弟,想必应该另有其人。”

“圣上,臣妾倒想起一人,不知她是否为盖世之才?”

“哦?皇后但说无妨。”

“长弱。”

“长弱姐?”长纤震惊。

“理由是什么?”

“圣上你想,长弱她常年征战在外,抵抗蛮族入侵,为我大宋竖起长盛不衰之景,这不是正应对了仙尊所说的岂非朝夕之意?如若没有长弱,蛮族势必早已入侵大宋领土,何来繁荣昌盛?”

“皇后说的在理,说起长弱,朕也有许多年没见过她了,朕心中甚是挂念,想当年朕封她为铁骑将军,率领八万铁骑出兵抗蛮,如今已整整十年过去,她也未曾向朕要过一兵一卒,只是写信回来报平安,若不是朕膝下无子,其余嫔妃又不争气,朕又怎会派她一个女儿身出征呢?”

“圣上不必担忧,长弱她从小性格坚毅,勇敢聪明,如今更是独当一面,十万铁骑对她颇多赞口,忠心不二,若要臣妾回答,这盖世之才一定非她莫属。”

“皇后所言不错,朕,得此一女,实乃大幸,传朕口谕,不日起派人前往蛮夷边境,封铁骑将军赵长弱为盖世将军,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圣旨立下即刻生效。”

“臣妾代长弱谢过圣上隆恩。”

“姐……”长纤喃喃自语一声,心中也甚是挂念,毕竟她们姐妹从小感情就颇好,要不是长弱被派出征,长纤她也就不会上山修道,修身养性,为长弱祈福求平安。

时隔两天,再次早朝。

“圣上,纵使铁骑将军是盖世之才,且不谈蛮族是否会入侵,可如今辽军战情迫在眉睫,铁骑将军纵然有千手,也无法解决蛮族与辽军双面夹击啊!”王旭解释。

“既然如此,你可有政策应敌?”

“微臣暂时还未想到。”

“还未想到?哼,一句还未想到就把事情推的一干二净,真让朕寒心。”

“圣上息怒,微臣倒有一计。”

“快说。”

“不如让长纤公主出征应战,想那长纤公主也算仙尊师弟御中仙高徒,时隔这么多年,想必也已练就一番武艺,实乃出征不二人选。”

“一派胡言,朕生来只得两女,一女出于无奈被迫出征伐蛮,整整十载至今未归,如今你们个个无能,只知派朕之女出征,你们又是干什么吃的?整天只知道吟诗作对,大宋灭亡对你们有何好处?”皇上气急败坏,一时间众臣不敢多言,纷纷跪地,恐稍一不慎便会迎来杀头之罪。

“退朝。”皇上无可奈何,如今群臣无一人可用,大宋江山莫非真要亡朕之手?

皇后寝宫。

“父皇,我愿领兵出征,为父皇解忧。”

长纤一句出征牵动的不仅仅是宋太宗的心,还有皇后的心,他们始料未及。

“纤儿,你要知道行军打仗可不是开玩笑。”皇上劝阻。

“父皇,纤儿知道,但是纤儿也明白国之将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是大宋天子之女,请父皇准许。”

长纤决心已定,恐怕谁也无法阻止。

皇上长叹一声:“莫非真要将我两个女儿都送往战场才能换得太平盛世吗?”

“罢了,朕准了。”

长纤知道父皇做出的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只是如今朝局**,文武百官无能人所用,如若再这般下去,恐大宋朝不保夕。

“谢父皇。”

“择日起,册封赵长纤为金翎将军,领兵七万,出师伐辽。”皇上一字一句的喊着,每开口一声却无比痛苦。

“臣领旨。”长纤也颇为不舍,只是这个抉择是无法更改的。

此事很快便传遍整个汴京,白晓兮听闻此事后欲见长纤,行色匆匆来到皇宫,不料却被士兵拦在大殿之外,不许进入。

无奈之下的白晓兮只好干等着,希望能遇上长纤一面,一连数时,白晓兮腿站的有些酸麻,心想她今天应该不会出现了,正欲离去。

不料长纤此刻身披赤金战甲,头带战盔出现在白晓兮的面前,众士兵皆跪地:“参见将军。”

“平身。”

一改往日之色,如今站在白晓兮面前的正是一位行色平稳,泰然自若的主帅。

白晓兮微楞,随后立即指手画脚的望着长纤,希望她能过来自己这边一趟。

幸好长纤看见后略微尴尬的走过去:“公子有何事?”

“怎么你要出征为何不提前和我说?”白晓兮神色焦急问。

“此次出征是我主动请缨的,如今朝局**,文武百官又无能人,如若这时我不主动请缨,怎能救我大宋当前之危?”

“非要去吗?”白晓兮知道长纤心意已定却仍不死心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