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秋狝(1/3)
清晨时分。[ads: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com]
浓重的夜雾依然笼罩着齐王府广阔的庭院,但已经渐渐变得稀薄起来。
透过雾霭,齐王府的仆役侍女们正在乱纷纷地奔忙。紧张地忙着准备主人远行射猎的行装,接下来几天,是一年一度的秋狝。齐王作为帝国的唯一皇子,自然是重中之重。
秋猎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杨家是关陇集团之一,以武立国,秋猎自然是重中之重。是皇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皇室子弟从小更是要求炼武。就像杨暕,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史料记载杨暕成长后,读了不少经史之书,尤其善长骑马射箭,由此可见,皇室对习武的重视。
此时齐王府的仆人们有的在放长马镫,有的则在收紧马镫,有的相互传递弓弩箭矢,有的挪正身上的背囊……
那些在仆人们手上的一群猎犬已经按捺不住,不时从喉咙深处发出呜呜喑哑的低吼,使着劲要往前窜,牵狗的仆役不得不紧紧用力拉住,不时压着嗓子,低低叱喝几声;
杨暕掌控东宫六率,已经过去了十几日,洛阳九城的人们,仍然大感兴味的在私下想象和议论着齐王殿下被封为太子的这一天。毕竟掌控东宫六率离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了。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更是纷纷向杨暕表示庆贺。毕竟谁也不想得罪未来的太子。这也成了洛阳的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不过,京阳的人们很快又要有两项新的谈资了——
其一是先太子杨昭的几个儿子被封王,除了燕王杨倓外,杨侗被封为越王,杨侑被封为代王。
其二是齐王杨暕瑾受皇帝谕命出洛阳,到榆林拔延山进行行猎,皇帝特命左武卫,右武卫,左右骁(骑)卫各选精干勇锐扈从随行。
早在远古,即有王者巡狩之制,据说始于商汤,天子、诸侯们每年按季举行围猎,春季行围称“蒐”,夏季称“苗”,秋季称“狝”,冬季称“狩”,形成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的朝廷礼法。
其后历代帝王猎狩之事比比皆是,譬如汉皇帝在上林苑、函谷关举行校猎等等。
皇朝亦有行猎之制,但多在禁苑举行,徒具形式而已,极少在郊外行猎,更不要说专门遣人远行几百里去行射猎之礼。
因此此次皇帝的谕旨确实非同寻常。虽然许多人把皇帝的谕旨,理解为皇帝对杨暕的特殊荣宠恩遇,但杨暕并不想去,因为在洛阳还有很多事要找。不过杨暕也知道,这是杨广对自己的考验。
在杨暕看来,他的这位殚精竭虑巩固皇权的父皇,他临时筹划不久的计划,居然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可见这便宜父皇心思何等细密,而她攫取朝廷权势的手段又是何等高明!
杨广计划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概就是刻意的让杨暕在某一段时间内远离京城,绝不让外人有机会把杨暕和他的计划联想到一起,毕竟,现在杨玄感和杨暕的矛盾杨暕激化,他担心杨暕一不小心就打破了朝中他苦心经营的平衡。所以让杨暕离开洛阳,可以避免意外。而他可以重新的安排布置。
杨暕想到这些,背脊就开始发凉,忍不住的恶寒,恨不得赶快离开洛阳以避祸。
皇帝的谕旨也更加坚定了杨暕的猜测,也让杨暕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权谋’,他自己的权谋,与此相比纯粹是小巫见大巫。
在错综复杂的权利斗争中,杨广的手段才是真正诡谲、血腥、冷酷、杨暕可以想像得到,杨广的每一次出击,有多少人就会人头落地。
在这种情况下,杨暕自然希望早早离开洛阳,等行猎还来,杨广已经顺利完成了他的计划。
因此,从昨天开始,就命人准备秋狝所需要的各种装具,闹得阖府上下人仰马翻。
………………
终于,齐王府的一干车骑开始动身,规模相当浩大,揭开了远行秋狝骑射的序幕。
一辆辆马车,鱼贯而出,前有铁骑,后有侍卫扈从,旌旗如林,前后随骑就有好几百人,还有百十条凶猛猎犬由专门的仆役牵着,吠声起伏,好不热闹;还有的仆人,侍女,鞍前马后满带着弓箭佩刀提袋等出猎工具。
杨暕头戴一顶遮阳大帽,穿着蟒绣箭衣,矫健不羁的端坐在一匹汗血宝马上,缰绳虚挂,任由胯下马昂首阔步,碎步而行。
出了城门,城门外已经有左武卫、右武卫的一名偏将军,左右骁(骑)卫的一名都指挥佥事,各自带着一干亲随官校候着了。
这些是大隋十二卫中的精锐,这些偏将军也是杨广的心腹。这些人扈从随行,自然是皇帝要就近监视了,杨暕心照不宣。
见礼罢,杨暕看几人各自的仆从官校,带了鹰犬伴从出猎;显然准备得很是充分,蛮象一回事儿。
“走吧。”杨暕吩咐一声。
一声令下,一干人马马鞭轻扬,骏马奔驰。轰隆隆的马蹄声打破了帝国驿道清的宁静。
众人策马奔行,不过数里,只见地平线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马队,蜿蜒前伸,那是左武卫,右武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