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灭吐谷浑6(2/4)
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1]。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北地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理”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就走不动了,这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县。
隋大业元年(605),改宁州为北地郡,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治)。因为这离河套近。所以二十三万大军疾驰到豳州城下,只花了三天的时间。
豳州城只有一万吐谷浑精骑,剩下的十万大军全都是慕容晟和慕容秦拉大隋青壮,临时组建的仆从军,这仆从军骑兵的战斗力低下,让他们对付一下河套府各州县的州兵还可以,对上杨暕统领的武威大军就不行了。
是以杨暕的大军还在距离豳州城下一百里处,韦卢的先锋距离豳州还有二十里时,豳州十万仆从军骑兵已经被吓跑了胆,要不是身后有一万吐谷浑精骑监督他们,估计他们早已逃之夭夭了。
韦卢大军驻扎在豳州城外二十里处的小河边,就没有了动静。
这让城里的吐谷浑守将疑惑不解,为什么大军骑兵来势汹汹,可只是驻军在城外二十里处而不攻城呢?
于是就派出了斥候去侦查。
可结果就是,他派出的三拨斥候一百八十人全都没有再回到豳州城。
就这样双方相安无事了三天,豳州城的守军突然收到了河套城慕容晟和慕容秦传来的消息,说杨暕已经亲自率领大军到了离河套二十里处,两人觉得退兵到张掖郡,再攻破玉门关回吐谷浑,让守将率领大军立刻北上,与他们在河套于北地郡的交界处会和。
豳州城吐谷浑守将大惊不已,他是豳州守将,而豳州又是河套的南大门,慕容晟和慕容秦给他一万吐谷浑精骑,又给他十万仆从军精兵,就是为了让他扼守北地郡到河套城的门户,不让杨暕大军轻易通过进而进逼河套,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自己的胆怯,不敢出战,致使韦卢的黑鹰骑成了一枚耀眼的棋子,迷惑了他和城中十万大军,而让杨暕的主力大军杀到了河套。
想到慕容晟临行前对他的交待,一定要将杨暕大军阻止在豳州城下的命令,想到他铿然领命的情景,这位守将的额头就渗出了冷汗。
“命令大军,立即退兵!”守将立即下令道,将令箭小心的揣在怀里,大步走出了将军府。
豳州城里的守军弃城而逃,这是韦卢没有想到的。
因为现在他身边有十万人的帐篷,可只有一万人马,其他人已经跟随杨暕杀到了河套。
这是他跟杨暕定下的计策,就是在豳州城外布下十万大军来迷惑城内的守军,同时也迷惑慕容晟和慕容秦,这样杨暕就可以亲率二十二万大军直逼河套,给慕容晟和慕容秦一个措手不及,让慕容晟和慕容秦准备不足而仓促退兵,以便能够在张掖战场上击败对方。
韦卢以为当城中守将知道大隋大军已经杀到了河套城下,肯定会出城跟自己一战,因为是人都知道既然主力大军去了河套,现在豳州城外的大军肯定不足十万人。可豳州城的守军退兵了,而且还退得这么仓促。
“将军,是否追击他们?”韦卢麾下的一员武将问道。
“一万追十一万吗?”韦卢笑着问道。
“他们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别说是十一万人,就是二十一万人也经不起我们的追杀。”这员武将自信满满的说道。
“让一万吐谷浑精骑去张掖可以,可不能让十万仆从军去张掖,下令大军立即启程,追击敌军。”韦卢命令道。
“诺!”武将领命,大步离开了。
顷刻间,驻扎在豳州城外的韦卢一万大军丢下了帐篷和物资,轻骑追向了逃跑的十一万豳州守军。
……
当杨暕亲率二十一万大军杀到离河套十里处扎营时,他发现自己这一路走过来尽然没遇到一星半点的慕容晟和慕容秦的阻击,这让他揣测出了慕容晟和慕容秦的心思,两人是准备要向张掖退兵了。
果然,就在第二天清晨,他刚才洗漱完毕,正在用早餐,就听到斥候的回报,说慕容晟和慕容秦退兵了,就在昨天晚上。
“孤知道了,你下去吧!”这是杨暕早就料到的结果,故而他没有太多的吃惊,继续埋头吃饭。
只是他饭刚吃完,正准备走出大帐到营中看看,就听见帐外传来了混乱的脚步声,大清早的吵闹啥?他正要询问帐外的卫兵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听到卫兵向他回报道,“大都督,河套灵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