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迁都(上)(1/4)
从景和六年齐国公主出世算起, 一直到景和十六年,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宫里还是只有顾盼一个公主,无论皇室宗亲还是文武百官,好多人看向皇帝夫妇的眼神都有点不对了。
亏得是有顾盼在,若是连她也没有,只怕人们的联想还会更加丰富,也不会像这般沉得住气了。
昨年太皇太后驾薨,临走前最放不下的莫过于皇帝的子嗣问题。她拉着元琪和陆珊的手, 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不管是谁的问题,关于子嗣的事都不能再拖了, 必须尽快有个决断才行。
太皇太后说了,要是皇后不能生了, 那就马上选秀女进宫,不必非得高门贵女, 出身清白的平民女子也行,生下孩子就抱到皇后宫里,仔仔细细养大了,跟亲生的也没什么区别。
若是皇帝的问题,那就只能过继嗣子, 宗室近枝没有适龄的孩子,远枝也没关系,只要是太丨祖皇帝的后裔, 那就还是顾家的天下,关键是孩子要聪明,还得年纪小,从小培养就好了。
太皇太后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可见心里是真的放心不下,皇帝无子,从来都不是家事而是国事,她觉得皇帝夫妇不能再回避问题了,要一起想办法应对才好,后继无人乃是大忌。
太皇太后已在弥留之际,元琪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反驳她,只是他也没有答应什么,而是再三保证道,无论何时绝不会让顾家的江山旁落,定会让太皇太后千秋万世都享受到后人的供奉。
陆珊没有多话,只不时附和两句,想到他们一向不打诳语,太皇太后到底是含笑去了。
待到太皇太后入土为安,虞妙歌又把儿子儿媳提溜到跟前,把类似的话重复了遍。
“我知道你们情投意合,中间容不得其他人,这十几年后宫空空如也,我也从来没说过什么。可是元琪、珊儿,你们皇祖母说得对,子嗣问题关乎社稷传承,你们必须想想办法了。”
比起顾家的历代先祖,元琪作为皇帝绝对称得上是清心寡欲了,因为除了皇后陆珊,他的后宫就没人了,不仅没有正经的宫妃,就连侍寝的宫女也没有,真真正正是独宠皇后一人。
面对儿子不合常规的做法,虞妙歌从无多言,不像太皇太后在世时,时不时还念叨两句。
虞妙歌是过来人,哪里不清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并不在于陆珊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她的儿子从来没有纳妾的想法,不然谁能拦得住当今皇帝纳两个妃子进宫,只是他不想而已。
虞妙歌还是太子妃的时候,东宫说起来也是仅有太子妃一人。可事实上,顾兰虽然不好美色,没有名分的侍寝宫女还是有几个的,他只是不想纳高门贵女进宫增添麻烦罢了。
元琪则不然,他是对其他女人毫无兴趣,觉得有皇后就够了,所以登基至今从来不选秀女。
如果元琪和陆珊有儿子,哪怕只有一个,虞妙歌也不会说今天的话,因为说了也是白说。但是眼看顾盼就要十岁了,皇帝夫妇的年纪也不算很小了,虞妙歌心里也开始有点急了。
有些时候虞妙歌甚至会想,顾盼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这孩子什么都好,宫学的师傅夸她功课好凡事肯动脑子,亲自传她武艺的元琳说她根骨好悟性高,除了性别不对,绝对是个合格的储君。
“母后不必忧虑,儿子心里有数。”比起忧心忡忡的虞妙歌,元琪的态度倒是十分坦然。
陆珊笑笑不说话,再说婆媳关系处得不差,可有些话,让元琪说比她适合多了。
平心而论,以时人的观点来说,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算是很开明的人了,她们的目的不在于给元琪的后宫添人,而是希望元琪尽快有个儿子,若是不行,那就从宗室过继一个好生培养。
可惜元琪是个很执拗的人,某些方面他甚至比陆珊还要执拗,如果他和陆珊根本没有孩子,也不可能有孩子,那么过继嗣子什么的,元琪并非不能接受,偏偏现在的情形不是这样。
他们有个女儿,又聪明又漂亮的女儿,哪怕就是作为储君,也是绝对合格的女儿。
元琪完全没有办法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他的宝贝女儿要向他和陆珊以外的其他人下跪。若是顾盼的亲弟弟也就算了,旁支过继来的嗣子,他没办法接受,他的女儿凭什么要遭遇这样的屈辱。
第一次听到元琪这么说,陆珊非常吃惊,不是说古人特别重视宗族吗,可元琪的想法,怎么一点都不土著,他宁愿把皇位给女儿,也不愿给远房宗室,这样的做法真是一点也不古人。
顾萝同样和陆珊探讨过这样的问题,陆珊又是骄傲又是无奈地告诉她,元琪不会碰其他女人,也不肯过继嗣子,她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元琪的安排,他怎么说她就怎么做。
顾萝闻言目瞪口呆,敢情过去这些年,她一直冤枉陆珊了:“储君之位不可能永远空着,你们该不会想立……”顾萝说到这里停住了,她怕自己太过异想天开,话到嘴边又给咽了回去。
谁知陆珊点点头,把顾萝没说完的话补充完整:“母亲想的没错,陛下就是想立盼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