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迁都(下)(2/3)

。”顾盼到现在都没法形容,她见到平原公主时的惊讶。

平原公主当年回国后,顾洛一直没有再娶,虞妙歌问过原因,顾洛说成亲太麻烦了,娶过一回就算了,不想再来第二回 。

虞妙歌问顾洛是不是还喜欢平原公主,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淡淡地说了句“习惯了”。

虞妙歌膝下三个儿女,元琪元琳的婚姻都是不让人愁的,就是元琪没儿子,好歹还有三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哪像顾洛,王妃没有,儿女也没有,虞妙歌对此根本就不能忍。

这也是顾洛现在不爱进宫的主因,每回见到母后大人都要被催婚,他也快受不了了。

听到顾盼的话,顾洛整个人都僵住了,迟疑半晌才缓缓问道:“她还好么?”

“婶婶知道你没再娶,她也没有再嫁。她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她在燕京等你。”顾盼毫不错眼盯着顾洛脸上的每一丝表情变化,结果却有些失望,因为她什么变化也没看到。

好半天等不到顾洛的回应,顾盼急道:“皇叔,你能给点反应么?”

顾洛骤然笑了,挑眉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反应?”

顾盼急忙摇头,笑眯眯地道:“不用了不用了,我知道答案了。”

陆家老太太过寿那日,顾盼早早出了门,一左一右搂着两个妹妹上了车。

跟小时候的顾盼一样,顾睦顾眉也是少有出宫的,见到陆家人也多是在宫里,今儿听说可以出宫去外祖家,两位小公主兴奋到不行,一上车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姐姐,我们真的可以玩一天吗?”顾睦扯着顾盼的衣袖问道。

同样的问题顾盼已经回答过两遍了,此刻只能无奈道:“你俩哪天不是一整天都在玩的?”不过通常是在宫里玩罢了,谁家四岁的小姑娘除了玩还有别的任务,顾盼那会儿也没有。

谁知顾眉不服气,竟然辩解道:“当然不是了,我和二姐姐也背书的。”说完两个小丫头齐齐点头,节奏完全同步。

自从元琪登基,陆家的权势就步步高涨,前头陆珊的叔祖父陆励刚致仕,陆珊她爹陆昊就升官了,官居二品担任空缺多年的中书令一职,可谓是位极人臣。

除此之外,陆珊的几位兄长,官职都不算低,陆家和皇室的联姻,也说得上是错综复杂。

陆珊的堂姐陆玮嫁了靖亲王顾英,两人育有一子顾沁,刚满周岁就请封了世子。陆珊的兄长陆琮娶了嘉兴郡主顾元娘,而元琪早就下过旨,嘉兴郡主的长子可隔代继承外祖父穆亲王的王位。

因而此时的安远侯府在外人看来,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繁盛到了极致。

“小皇叔,你来得可真早。”时人论辈分都是看父系,尽管顾沁是陆玮的儿子,可他还是顾英的儿子,顾盼见了他只能叫叔。

“母妃难得回家见到诸位姨母,能不急么?”倒不是说陆玮回家不易,起码比陆珊方便多了,关键是陆家这一代的姐妹都长大了,最小的陆玖也在五年前出阁了,再要凑齐可不容易。

顾睦顾眉不知事,见到顾沁咯咯直笑,有点搞不清这到底是叔叔还是哥哥。

不过很快就有人给她们解惑了,顾真进门看到顾沁和顾盼在说话,忙招呼道:“小皇叔好,公主姐姐好。”

按照元琪最初的意思,穆亲王的位置肯定要给顾元娘的儿子,毕竟他们父女的功绩摆在那里,真是无子国除或是皇子出继,太让人寒心了,再说宫里也没有富裕的皇子可以出继。

至于是不是长子,其实不是很重要,只不过长幼有序,元琪才顺带提了句。

陆琮和顾元娘的子女缘不错,成婚多年共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陆慎生下来随了陆姓,顾元娘当时的说法是,再说长子可随母姓继承王位,也得陆琮有后才行,所以次子出生前,陆慎不能改姓。

生了陆慎之后,顾元娘又生了两个女儿才生了小儿子。按说这会儿可以给陆慎改姓了,可他小人家不干,坚持自己姓陆,让改弟弟的姓。

顾元娘顿时就懵了,在他们家,姓陆还是姓顾意义不一样的,涉及到穆亲王府世孙的人选,次子随母姓不稀奇,可王位给了弟弟不给哥哥,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陆慎那会儿还不到七岁,虽然上学了也不是很懂事,顾元娘不敢把他的话当真,只能把事情往后拖,小儿子从小只叫小名,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一直到陆慎满了十岁,他还是坚持己见,说自己是兄长,应该随父亲的姓氏,外祖父没有儿子,要把王位传给外孙,也该是弟弟改姓才对。

顾元娘终于相信大儿子是认真的了,随后顾茂正式上了折子请封世孙,元琪亲自给满了三岁还没大名的小家伙赐名顾真。

五代同堂的安远侯府给家里老太太过寿,热闹程度自不用多说。

老太太的年纪很大了,虽然脑子还是清醒的,无奈子孙实在太多,曾孙辈勉强还能记全,玄孙辈真的就是认不完了。

当然,三位公主老太太肯定是认得的,顾盼代表陆珊发表感言,说老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