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渴望(1/2)
“吱呀!”>
“咣啷!”>
早晨,许非推车子出门,没吃饭,自己在家也不爱做,准备弄几个包子吃。>
年后还是很冷的,一张嘴一道哈气,胡同刚刚苏醒。他蹬上车子往外骑,快到巷口的时候被叫住。>
“小许!”>
一扭头,几个老太太买菜回来,直奔自己方向。>
“哟,您几位早啊!”>
“早早,上班啊?可真勤快,年轻人勤快点好……”>
大妈唠叨几句,话音一转,“这两天就见你里出外进的,怎么没看着宝钗黛玉呢?”>
“搬走了。”>
“啊?好端端怎么就搬走了?”>
“这不让你们嚼老婆舌给嚼走的么?”>
“这,这话说的……你可没礼貌了啊!”>
“就是,你什么意思啊?”>
“您说什么意思啊?我们住这小两年了,什么情况不知道么?人家就是朋友几个租房子的,现在有俩走了,自己租不行么?>
再说还不是我们仨,我妈还在呢!我跟我妈住一块,加俩朋友,有什么可嚼舌头的?不就我妈过年回家,我没回去么?怎么就兴奋成这样,捡着大便宜了是吧?>
有话跟我说啊,我皮糙肉厚的,小姑娘受得了么?我告诉您,这叫心理素质高,搬走了,碰上那不禁说的,直接吊死在您家门口。>
杀人凶手懂么!”>
“你,这,这……”>
几个老太太被怼的上气不接下气。>
“这胡同十几个院子,每院男男女女,单身的不少吧?怎么没见你们说他们啊?我住独院我就得受歧视,打土豪斗地主呢?>
过时了您内!”>
许非巴拉巴拉一顿喷,揣上六个包子,神清气爽的赶去单位。>
…………>
“许老师早!”>
“早!”>
“许老师精神不错啊。”>
“嗯,睡的好。”>
同事们窃窃私语,因为前两天这货被罚,公开检讨。年轻人脸皮薄,都认为他得老实一阵子,结果偏不,状态越来越好。>
九点钟,会议室聚集,继续开剧本讨论会。>
李沐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得力干将经历了怎样的起伏跌宕,道:“咱们借着昨天的进度。这个刘慧芳离婚啊,已经确定了。>
除了她性格原因之外,还有王亚茹的冷嘲热讽,周遭的流言蜚语,和对王沪生的不自信。>
今天主要研究一下,她离婚之后的走向。小明,你先说说。”>
“这个有很多条线……”>
李小明翻翻文稿,道:“罗冈平反释放,去找王亚茹,告知孩子丢失,王亚茹死不原谅,愈发偏激。>
王沪生的父亲也恢复名誉,家境迅速好转,两家的差距愈发增大。>
还有争夺儿子的抚养权,王沪生和竹心的纠葛,养女如何身世大白,宋大成在工厂怎么发展等等……”>
“嗯,小许,说说你的想法。”李沐道。>
“50集是大篇幅,又不像胡同分为单集故事,想把这些脉络串联起来非常不易。”>
许非先夸了下李小明,道:“但如果支线太庞杂的话,就会显得主线弱化。《渴望》的主线,无疑是刘慧芳的半生,得围绕她来展开。>
刚才听李老师的剧本,感觉后面刘慧芳的戏份太少,而且从头苦到尾。最初探讨的时候,我就说过,可以苦,但基调应该是积极的,给人一种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所以我完成的这部分内容,大概讲刘慧芳离婚之后,又没了工作。儿子被王家占着不放,只有一个多病多灾的养女。>
这种时候,经济来源是关键。>
故事的背景应该到了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新思潮涌动。我们既然横跨十几年,为什么不展现一下呢?>
比如刘慧芳为了生活,不得不在歧视中去摆摊,卖一些自己做的小玩意儿。>
她会做些小买卖,赚了些小钱;她会认识一个新角色,一个男人,有趣且温暖。>
她善良到软弱,但生活让她坚强起来。她有了新的爱情,苦尽甘来,不再是‘养儿子’似的婚姻。”>
“哈哈,养儿子!”>
底下有人笑。>
“诶,不要笑。王沪生这种哥们谁摊上谁死,只有他妈能受得了,所以他就得找个跟他妈似的媳妇。”>
许非一本正经,道:“大概走向就是这样,刘慧芳结局是幸福的。”>
“……”>
李沐记录了满满一页,道:“好了,其实很简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