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合拍(1/2)
李沐一听四地联合,还以为这孙子要搞电视剧版《开国大典》,结果是武侠剧,再看看计划书,也不是那么回事。>
剧名《雪山飞狐》,改编自金庸小说。>
意思是吉台出场地和后勤,京台出剧本、部分资金和服化道,然后找港台的电视台合作。如果人家不愿意,那就单请一些技术人员和演员合作。>
李沐作为一个政治敏感性超高的领导,首先察觉到其中的“文化交流”意味。>
顶着名牌,准保一路绿灯。>
所以他先是心动,如果做成了,京台、中心、自己又会上一个档次,问题是具体操作。>
“改编权怎么算?”>
“如果他们点头,人家一般都有金庸古龙的改编权。至于能不能共享,呵,我们连着作权法都没有。”>
“如果不点头,不外借人员呢?”>
“香港电视台拒绝的可能性较大,他们经常改编金庸小说,不稀罕。台湾呢,常年被港剧捶打,但近两年有振兴之相。>
他们也喜欢武侠,如果想赶超香港,势必要全方位突出。>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外景,港剧的棚景惨不忍睹,内地却有大好河山,天然优势,这便是吸引力。”>
自产武侠不行,就得跟人家学习,学会了再发展。>
可惜现实中没这个过程,《白眉大侠》、《甘十九妹》是巅峰,也是结束。再往后,无论原创还是改编,几乎个个都带着港台元素。>
李沐抓住了重点,关键是意向,倘若那边也想拍,就会非常好谈,“这样,我们先沟通一下,看看人家的意思。”>
“好,我等您消息。”>
“哼!你这小子,几天不给我找事我都不习惯。你要闲得慌,去《渴望》帮帮忙也成。”>
“呃……”>
许非顿了顿,觉得有些话也该说了,“主任,您想必清楚,我从头到尾就不喜欢《渴望》。但我也得承认,观众确实爱看这些。>
我现在就想弄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又能受观众欢迎。《渴望》还没什么,我就怕以后跟中心的整体思路,会越来越有分歧。>
所以我觉得承包挺好,您信任我,您就给我这摊活儿,我给您拿出好作品。”>
李沐皱眉,训道:“你丫莫名其妙跟我掏心窝子,是想单干了?”>
“不不不不,我好歹三级美术师,绝对忠党爱国。”>
“爱个屁!你小子我早看透了,不就想自己单开一盘,大权独揽么?”>
李沐敲敲桌子,“胡同成功,不代表你永远成功。在体制内做事,只要有一次失败,那些看你不顺眼的,你得罪过的,就会像疯狗一样扑过来。>
坐什么位置,担多大责任,到时候我可能都护不住你!>
你小子心气高,表面谦和,实则难入你的眼。你想锻炼锻炼也行,不管以后留不留这,好歹是中心一荣耀。”>
这话也重了,许非只能道谢。>
末了又道:“那个,我还想请几天假去魔都,给我妈那店拍个广告。”>
“你妈那店……”>
李沐没好气,道:“什么时候去?”>
“下旬吧。”>
“哎那正好,金鹰奖月底在杭城办,你就直接过去。今年还挺不一样,说是现场公布,现场颁奖。”>
“这边谁去啊?”>
“都盯着《渴望》那头,我只好亲自跑一趟了。”>
嘁!>
…………>
台湾有老三台,台视、中视、华视。我们看到的台剧,大部分都是这三家出品。>
中视的一间办公室内,二人正在研究明年的拍摄计划。>
男的是台里领导,女的五十多岁,一脑袋卷发,满脸横肉,正是四大制作人之一的周游,江湖人称“阿姑。”>
台湾是制播分离,或者电视台外包给制作人,或者制作人找电视台拉投资,关系紧密。>
周游跟中视合作多年,出品过《神雕侠侣》、《神州侠侣》、《一代女皇》等大热剧。潘迎紫就是她捧红的。>
说起来《神州侠侣》很有印象,白云飞,萧玉雪,红花鬼母……小时候看潘迎紫,美的不可方物。>
“环境不同啦,你再拍那些小家小气的戏,观众不会喜欢。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拿不出独一无二的东西,人家就跑去看台视,就跑去看华视。”>
周游不停劝说,负责人比较犹豫,“可远赴大陆取景,政治上怎么说,经费也不是小数目。”>
“我们就是拍戏的,管什么政治啦?现在关系这么好,不抓住机遇,等以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我们就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