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1990(2/3)
…………>
转眼到了除夕,1月26日。>
说起来今年是马年,去年蛇年,许老师的本命年。情感上确实危机重重,差点毛干鸟净,一无所有。>
亏得他不要脸。>
在平房过年就是有感觉,下了雪,冷,裹着棉袄,空气中飘散着硫磺味儿,屁孩子大吵大叫。>
张桂琴买到了一些驴肉,包两样,三鲜馅加驴肉馅,还是荞麦驴肉的。>
许非搭边凑热闹,忽听外面噼里啪啦响。出去一瞧,进来俩衣衫破烂的男子,一人打快板,一人抱着财神爷的画。>
“财神到,福运来,老板年年发大财。爆竹落地纸开花,恭喜财神到你家。”>
“爷们儿,请张财神吧!”>
“多少钱?”张叔也出来了。>
“五块钱。”>
“啥,五块钱,我在市场买才几毛。”>
“今天三十儿能一样么?来一张吧。”>
许非懒得掰扯,掏五块钱买了一张,回屋一说。爹妈惊叹,这年头,干特么啥的都有。>
而外面嚷了半天,到底买了。这就叫精准营销,因为国人有四大奥义:>
“大过年的!”>
“来都来了!”>
“都不容易!”>
“人都死了!”>
其实应该加一个,“还是个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点整,春晚准时开始。>
张桂琴忙不迭的准备饭,驴肉蒸饺,三鲜水饺,软烂的猪头肉,弹的猪蹄,蛋肠、肉肠、碗坨子拼一盘,另有自己炸的土豆丸子。>
仨人先干了口酒,许非夹了驴肉饺子,荞麦的劲道包裹着驴肉的美味,一口咬下去,油汁直冒,整个人都在升华。>
今年春晚很特殊,分为歌舞队、戏剧队和曲艺队,队长为阚丽君、朱时茂和田连元。团队之间要进行擂台赛,李默然任裁判。>
唱歌的最牛逼,除了开场大联唱,余下二十几首歌全是独唱。后世你敢想?后世除了阿毛年年往那儿一杵,有几个能独唱的?>
老爹老妈的关注点不在这儿,一个劲谈论,“今年不说有本山么?啥时候出来?”>
“等着呗,说有就有。”>
“还演十三香么?那十三香太逗了,哎,他装盲人真像。”>
“肯定新节目,老小品有啥看的。”>
本山大叔,如今在本省已经非常红了,头一次登陆央视,家乡父老都很期待。当过去十几个节目后,荧幕上打出几行字:>
小品《相亲》。表演者:本山,晓娟。>
许非盯着电视,瞧那身标志性的衣服、帽子,还有那张猪腰子脸,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
他早期作品很好,《红高粱模特队》、《我想有个家》、《牛大叔提干》等等,讽刺幽默,有深度。>
《相亲》也好,讲老年人谈恋爱的事情。>
这时期的相声小品,完爆后来那些尬煽情。就拿老年人来说,赵妈的“螳格儿奏是螳格儿螳格儿走……”>
里面的人物形象,主题立意非常进步,后世的老人啥形象,蔡明坐轮椅吐槽那种……>
“这些儿女纯盘无义无孝,就许他年轻人打情骂俏,连搂带抱,老年人就得一个人干靠!”>
“哈哈哈!”>
张桂琴前仰后合,“太逗乐了,亮相挺成功啊?”>
“相当成功,没给乡亲们丢人。”>
许孝文喝着小酒,品道:“这内容也好,讲现在的社会现象,哎?”>
他一扭头,“我说你小子怎么想的,老年人都搞对象了,你啥时候结婚?”>
“我这忙事业呢,哪有功夫结婚?”>
“你特么的,你忙事业你先处个对象也行啊,都25了!”>
“哎呀,不用你们管。”>
“嘿!”>
张桂琴一扒拉,“大过年的少说点。”>
“行,行。”>
许孝文来气,“真是翅膀硬了,不管就不管,你一辈子光棍才好!”>
“……”>
许非被搞的也有点烦,当然爷俩不能动真格的,过了会又开始搭话。>
今年春晚的结构失衡,歌曲太多,印象深刻的太少,就有一个由某着名歌手演唱的《小背篓》。>
语言类节目也不出彩,真就《相亲》是亮点。本山大叔可谓一鸣惊人,不过后面还有一位压制。>
《主角与配角》,陈小二的巅峰之作。>
“哦,你管得了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