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百万金曲(1)(1/2)
八点半,苏越抵达汇宾大厦。>
他站在楼底下没动,因为看见一个逼货远远跑来。>
“老苏早啊!”>
“你也早。”>
“挺准时啊,打车来的吧?我记着你以前有辆车……哦,单位的,没事!明年自己就能买一辆……其实开多了也没劲,我现在就不爱开,早上跑跑步挺好。”>
“……”>
苏越斜眼瞧他,你特么就住旁边,开个毛车?够起步费么?>
大厦入驻不多,基本是自己员工,一路“许总”、“苏总”不停。电梯到七楼,那货摆摆手,继续往上升。>
苏越挺好奇,都说八楼有个影视公司,没上去过,整的挺神秘。>
在电梯间理理衣服,不苟言笑的走出去。他生活中还好,工作中保持严肃,树立所谓的威严性。>
迈入办公室,从包里取出一份歌谱,锁进抽屉。>
老实说,他没想到许非这么快就弄来一首歌。昨天研究半宿,无论歌曲内容、意境,还是歌手的形象、定位,竟像给甘苹量身打造一般。>
“大哥大哥你好吗?”>
他都能想象,甘苹梳个辫子,一声声深情呼唤……人都惊着了,怎么就那么合适呢?>
当然是许老师开挂啊!>
这首歌,原本是一部电视剧《大哥》的主题曲。结果电视剧无人问津,歌却街知巷闻。>
许非去年南下,已经拜访过李海鹰、陈小奇几位大佬。>
陈小奇在中唱(中国唱片总公司羊城分公司)当企划部主任,还没当什么音乐总监,更多的是个创作者。>
许老师提前预约,这歌,我买了。>
一万块。>
苏越都疯了,一首歌通常几百块,好歌一两千,一万块买一首……妈的跟不上节奏。>
没错,他加入公司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跟不上节奏。>
虽说讲究个开门炮,可许非的开门炮也忒吓人了。他不止一次沟通过,人家总拍拍自己肩膀,语重心长:>
“老苏,时代变了!”>
怎么就变了?不就1992年么???>
“苏总,打扰您么?”>
“没事,进来吧。”>
时代传媒的一位员工忽然敲开门,捧着个本子,笑道:“跟您碰一下今天的行程。上午十点钟,三家报纸采访。下午去京台录节目,晚上电台做客。>
您谈话的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厂牌,二是诚邀好作品,要着重突出我们重金收歌这点。还有百万金曲……”>
“这个不用讲吧?我们目前的资源,还没有称得上的。”>
“好的,百万金曲不用讲。”>
员工划了一道,很尊重他的意见。>
紧跟着,造型部的又过来,给他化妆捯饬。不多时,三个记者到达。>
……>
“我们现在一提乐坛,都是流行歌手、流行歌曲,貌似分开的。>
其实还有一种叫创作型歌手,外形上可能不突出,但具备相当的音乐素质,且充满热情。我们希望挖掘出这样的年轻人。”>
“签约制是大趋势,不可避免。而我敢保证,星河的制度在国内绝对领先!”>
“高枫去年发了一张专辑,反响一般。后来我们跟他聊,他说喜欢民族风的东西。可以啊,只要你有才华,我们愿意给你时间和空间。”>
“星河收歌的价格,国内独一份。我们刚签个新人叫甘苹,发现有首歌非常适合她,花了一万块。对,一万块。”>
“可以说我们千金买马骨,也可以说我们哗众取宠,重点是,我们的态度摆在这里!”>
“我们要做的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乐厂牌。>
这个词在国内很陌生,国外的叫法。其实在最初,厂牌就是唱片公司的意思,你这个公司叫什么,厂牌就是什么。>
但随着这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公司发展、沉淀,慢慢形成了一种音乐文化。这种文化,便是如今引申出来的‘厂牌’概念。>
摇滚、古典、民谣、爵士……人家一瞧厂牌就知道了。>
星河唱片的目标,是打造我们自己的厂牌。流行音乐也好,独立音乐也罢,包容、自由、真诚、热爱,只要你热爱音乐,一定会喜欢星河……”>
苏越明白这叫宣传,只是觉得方式太浮夸。>
没办法,除了许老师谁也不懂,很快全国都会飞上天,群魔乱舞光怪陆离,这都是小意思。>
报纸、电视、电台三个渠道一出,星河先在京城爆种。>
跟着,苏越又跑到冀、津、辽等地的电台做客,专门聊公司的音乐理念和求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