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意在改革1(2/2)
明白,越清楚此次改革有多么牛逼和不易。>
跟着,田领导道:“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凡接手一项新工作,三年内以调查研究为主;凡出台一项重要的新举措,一般都在三年之后。>
这两年我考察了绝大部分制片厂,跑了十几个省的发行公司,上百家电影院。本计划在明年施行,但上半年中央的举措,给了我信心。>
中国电影,必须加快改革!”>
几句话定了调子,又道:“今天座谈会,不用局促,畅所欲言,谁先谈谈?”>
“……”>
“我先来!”>
短暂沉默了一会,一个老头带着浓重的口音,率先道:“我不想说别的,我就想说说现在对文艺工作者的重视不够。>
我50年参加工作,那时竹席、粽理多么爱护电影事业。粽理几乎每个月都要跟艺术家聚会,可你们又在哪里办公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们广电的领导什么时候关心过电影呢?>
唉,想当年我参加聚会的时候,粽理握着我的手,我是心潮滚滚,热泪涟涟……”>
“……”>
一只乌鸦嘎嘎飞过,留下一排黑点。都很尴尬,可人家资历太深,还不能说啥。>
好容易等老头完事,无人响应,又沉默一会,长影厂代表开口:“我说说吧。”>
他还准备个稿,似模似样,“刚才说起看片会啊,我深有感触。我曾经跟吉省发行公司参加过一次,大开眼界。人都说苏省最厉害,别家都得盯住杨总,他觉得好,那肯定好。>
哎,杨总来了吧?”>
“过奖过奖……”>
苏省发行公司的总经理杨庆丰举了下手,神色矜持。>
苏省是电影消费大省,占全国10%。他们订一个拷贝,就意味着全国将订十个。>
“可我们也不差啊!”>
那哥们话音一转,又回来了,“长影厂现在一年20-30部电影,平均每部能卖出150-200个拷贝。>
每个,就是一二百万。>
中影呢,基本在每年初,先给我们一部片子70万,作为预备资金。然后年底结账,多退少补。”>
大家听得皱眉,啰啰嗦嗦干什么呢?算账呢?>
“我这里有个单子,呃,中影近两年买了32部电影的拷贝,共5120个,拖欠约1200万……”>
长影厂代表啪的一拍桌子,看向中影代表,“你们什么时候给结了?”>
(情人节都在家闷着吧!!!)>
喜欢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从1983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