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百五十三章 标王(1/2)
许非和张俪索性去了趟榕城,实地考察。>
当年《红楼梦》筹备,正是某个不可言说的县城,某位领导魄力十足,主动邀请剧组并造了条宁荣街。>
可惜剧组还没等去拍戏,领导就调到了闽省。>
但这也是渊源,渊源非常重要,没有的话连线头都牵不上。>
俩人转了一圈才回京,回来就听李纯波的事情,许非也没说什么。李纯波签了六年合约,保三张专辑,加上筹备的《谁能告诉我》,刚好三张。>
既然没封杀,就留着吧,想发歌继续发,想走也不拦着,反正收益很多了。>
临近年末,颁奖礼集中。>
前面有金鹰奖,跟着来了飞天奖,今年第14届。>
飞天奖对商业剧一向看不上,长篇一等奖给了《大潮汐》《情满珠江》,《欢喜姻缘》拿了个三等奖。>
《过把瘾》拿了中篇三等奖,好在王志闻争气,斩获最佳男演员。女演员给了左翎《情满珠江》。>
不过《欢喜姻缘》搞了个最佳美术奖、最佳照明奖,算是对硬件品质的肯定。>
接下来还有金鸡奖,这个许非要参加的,关系到葛尤能否拿影帝,以及《爱情呼叫转移》的连番宣传。>
…………>
从90年代起,正式进入电视广告的黄金岁月。>
1993年,央视的广告费开始提价,最高每15秒1.9万,进而引发广告业集体大涨价,吃的盆满钵满。>
到了今年,央视又涨了25%。>
大家都盯着黄金时段,各种走后门。谭主任为解决问题,索性策划了这场招标会,并派生出一个大名鼎鼎的概念“标王”。>
11月8日,谐音要要发。>
天气寒冷,初雪已过。一辆皇冠停在了梅迪亚中心门前,娇弱的陈老板下了车,后面跟着俩保镖。>
梅地亚中心,隶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自家产业。>
她上到一个小会议室,长方形的摆桌,围着一圈椅子,拉有横幅“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座谈会”。>
谭主任正在忙活,一瞧她,“哟,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我来谢谢您呀。”>
陈老板会来事的时候可会来事了,笑道:“感谢您鼎力相助,济危救难。”>
“瞧你说的,一点小忙,还劳你兴师动众的。”>
上午开会,下午招标,工作人员摆花备水什么的。>
陈老板随意坐,问:“多少家企业?”>
“几十家吧。我跑了三个月,南上北下的登门拜访,才说动这些大款。”>
谭主任心累,道:“都没意识到标王的成分,我倒像求着他们来。”>
“明年就好了,你估价是多少?”>
“说实话我也不确定,毕竟初尝试。”>
聊了一会,陈老板见时间快到了,果断告辞。谭主任笑笑,谁说黛玉不懂仕途经济呀,只是心思没放在上面。>
说起来宝钗最近势头更猛,可惜参与不了,商场拿标王有个卵用。>
不多时,嘉宾到场。>
几乎汇聚了商界最有头有脸的人物,各大保健品、饮料食品、家电企业的当家人都在,伊莲服饰的也在。>
有两个最受关注,一个姓邱,来自孔府家酒;一个姓怀,来自太阳神。他们是目前风头最劲,最舍得砸钱的老板。私下都有议论,标王肯定从二人中间诞生。>
而其中另有一位,姓江,满脸豪横,来自孔府宴酒。>
谭主任见人到齐,道:“好了,我们开始吧。今天别看叫座谈会啊,其实就是跟大家强调一下。>
我们采取招投标方式,配置黄金时段的广告位,主要为解决供需矛盾,避免不正当竞争。>
标王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关键靠自己产品的质量、销售与创新。”>
“我们要进行的是黄金时段5秒标版招标,包括《新闻联播》前的整点报时,以及《天气预报》和《焦点访谈》前的广告时段。>
首次招标,我们心怀诚意,做了一个打包特价:每段各有5秒标版广告,竞标底价为1500万。>
单项的:>
整点报时,底价600万。>
《新闻联播》后一分钟,加上《天气预报》片头片尾,共15条5秒标版。该段采取分类招标,每个行业只接受两家,底价为600万。>
《焦点访谈》前三分钟,是特段12条15秒广告……”>
所谓5秒标版,就是最小的广告版本,没内容,只说品牌名和广告词。>
广告时段一直非常非常的细化,让人恶心的那种。而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