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新老交替(1/2)
1993年,中央批准了《京城城市总体规划》。同年,开始研究的区域规划。>
1997年,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扩大范围,从西大望路向北辐射到亮马河地区。由一个核心区、一个辐射区和一个混合区组成,并由建国门外大街和东三环路两条大街构成“金十字”,将这几个区相连。>
1998年,正式确定区域: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称之为商务中心区。>
隆达早早拿了两块地,一块在温榆河的中央别墅区,一块在。前者盖别墅,后者盖商业综合体。>
在后世,这片地界集中了京城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商会,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的世界500强企业,30%的五星级酒店等等。>
惠普、三星、丰田、通用、德意志银行、央视、人民日报……连京台都搬过来了。>
真正的寸土寸金。>
“嘎吱!”>
一辆皇冠停在路边,一家三口坐在里面,遥望这片尚显空旷的区域。>
“你的地在哪儿?”>
“那里。”>
张俪指给她看,小旭惊讶:“那么大面积?”>
“我要盖一座大都汇,一家五星酒店,两栋写字楼,几栋小户型住宅。”>
“小户型留着出租?那写字楼为什么是两栋?”>
“一栋租赁,一栋我们自己用。”>
“啊!”>
小旭很兴奋,“我们要有自己的大楼了?那我要挂一个大大的牌子,时代传媒集团!”>
“是呀是呀,不过得等我们家许老师上市。”>
“哎,你什么时候上市?”>
俩人拍拍前座。>
“我上什么市,是搜狐上市。快了,等着吧。”>
互联网在美利坚就跟金山一样,被无数资本吹捧,雅虎创始人之一杨致远如同天之骄子,华尔街宠儿。>
这波热潮持续到了2000年,泡沫破灭,之后又回升。>
许非要在泡沫破灭前套现捞一波,低谷时再回购。而且他买的两支股票,明年就会达到高值了。>
三人看了会自己的江山,许老师开车启动,来到了一家电影院。>
休息日,人挺多。门口贴着《甜蜜蜜》《一个好人》等海报,最显眼的就是新上映的《鸦片战争》。>
买票,大大方方走进去,看起来就像一个渣男和一对好闺蜜。>
《鸦片战争》得到官方的重点宣传,一路绿灯,连小县城都能看到海报。单位团体纷纷包场,生冷不忌。>
想许非小时候,就被学校组织过看《红樱桃》。>
特娘的这片是小孩能看的么?>
等《风声》上映了,他一定打上一句话:“孩童禁止观看!”>
《鸦片战争》开场就是道光召林则徐进京,作为钦差南下禁烟。跟洋人和买办斗智斗勇,虎门销烟。>
结果英方宣战,清朝不敌,林则徐发配新疆,两国签署条约,香港从此沦为殖民地。>
全片两个半小时,拍的不闷,但很旧,好像十年前的电影。这种电影已经打动不了,经过港片、好莱坞片熏陶的观众了。>
还有关键一点,全片光色灰暗,影院环境又不好,看着就是黑乎乎的感觉。>
影片结尾,道光率一众皇子皇孙,对着列祖列宗的画像哭泣。>
道光打头,子孙在后,跪成一竖排磕头。最末是个一两岁大的孩子,撅着屁股已经睡着了。>
“怎么样?”许非问。>
“中规中矩。”小旭道。>
“觉得平平,但好像只能这么拍。”张俪道。>
“嗯,别人还不如谢晋呢。”>
他们平和讨论,别的观众不客气。>
“完事了?卧槽,我都睡着了。”>
“黑乎乎啥也没看着,就后面打仗有点意思。”>
“白糟践钱,哥几个上我那儿,看《独立日》。”>
“碟出来了?听说这片老毙了!”>
小旭好奇,悄声问:“《独立日》是什么?”>
“美国主旋律。”>
“比这个好看?”>
“不同类型,没法比较。单纯从制作上……”>
许老师挠头,他能说7500万美元成本,8亿多全球票房,光战机的特效模型就做了8千架么?>
……>
在他看来,《鸦片战争》优缺点都很明显。>
故事整体完整,情节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