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们是全球化企业(1/2)
又是江北机场。>
张俪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淡黄色的恤,衣着朴素,只有那太阳镜才显出几分财力。当然一般人也不认识这是。>
据说真正的土豪都是深藏功与名,几十块的老头衫,几块钱的拖鞋,然后绑一块几十万的手表……>
粤省居多。>
刷!>
瞧那太阳灼人,小助理连忙撑起一把伞,还想给她打。张俪伸手接过来,道:“你呀什么都好,就是电影看多了,叫人家笑话。”>
“打个伞就笑话?您呀什么都好,就是太低调了。我老家有个暴发户,出门都前呼后拥,点烟、打伞、开车、擦鞋,全是专职。”>
“所以才是暴发户呀。”>
俩人到那边叫出租,“拓儿车?拓儿车?”>
又是一辆红色小奥拓开过来,上了车,奔渝中酒店。让一个出租车司机不说话是不可能的,于是开聊。>
司机听了几句,乐道:“你勒个妹娃是成都地?”>
“您听出来了?”>
“那边讲话不一样,你来这旅游?”>
“嗯,旅游。”>
“以前一个省,现在变直辖喽,一变直辖事情就多,爱恨情仇都出来老……”>
在中国,总有那么两两一对的城市,上演着各种明争暗斗的故事。比如京城和魔都,蓝鲸和杭城,羊城和深城,自然也包括蓉城和渝城。>
司机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路唠叨这事。张俪虽是蓉城人,在京城定居多年也没啥感触。>
说了半天,见人家不答话,司机自觉停嘴,从后视镜观察。就觉着这位乘客气质不凡,大墨镜遮住半张小脸,认不清面目。>
“你是哪个明星么?”>
“明星哪有我这样的,我这样只能当过气明星。”张俪笑道。>
“哎,胡说!你比那个仙仙强多了,有气质,人又好。”>
“师傅您这就假了啊,人好不好也能看出来?”助理逗道。>
“我活五十多年了,这还能看错?肯定好,谁要跟你在一块,那可有福气!”>
好容易到了酒店,才摆脱司机的热情与话痨,直奔楼上的一间小会议室。>
四个人早已等候,张俪坐在主位,墨镜一摘,气势完全两样:“开始吧!”>
“我先总体说一下。”>
一个负责人汇报道:“渝城的地理位置就不必强调了,1997年成为直辖市,商业环境大为改善。>
政府当年投资3000万,改建解放碑广场和步行街,计划打造渝城的第一个商圈。同年,和记黄埔的东方广场开业。>
包括一座9万平方的商场,一栋5万平方的写字楼,是本地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可以说日进斗金。”>
“和记黄埔是李嘉诚的吧?”>
“对。”>
“看来我们落后一步。”>
张俪笑笑,道:“继续。”>
历史上,这个商场叫大都会广场,但如今有大都汇在前,就换了个名。>
“渝中正是大规模引进资本的阶段,他们比投资者急切,我们只是初步接触,已经一路绿灯。>
我们也做了些调查,渝城的体量非常大,光一个解放碑就能分润很多蛋糕……”>
“……”>
张俪看着一张平面图,目光往别处走,问:“渝城2千多万人口,这么大的密度肯定不止一个商圈。>
先可着解放碑吧。”>
“明白!”>
“您放心!”>
“张总,还有件小事,几位政府领导对隆达久仰大名,很想见您一面。”>
“见面就算了。”>
“那洽谈……”>
“如果我不出面,你就谈不成,我请你来做什么?”>
张俪盯着他。>
“对不起,张总!”那人马上道歉。>
“散了吧。”>
散会后,她才去了房间,洗澡换衣服,打电话叫小狼狗,啊不,老狼狗。>
金融风暴之前,大都汇只在京城、羊城、蓉城开了三家。金融风暴之后,国家鼓励地产业,放开贷款,项目一下增了四家——渝城是新的目标。>
合起来就是七个大都汇,包括京城的商业综合体。>
老王的万达广场还没影呢,而大都汇基本照搬成熟期的万达规划,在哪个地区都是第一等的新潮。>
要知道,从第1座万达广场到第100座,用了15年。从第100座到第300座,只用了5年。>
隆达保守策略,5年先盖30座。平均每座能创造4000多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