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片时代2(1/2)
“大王,杀不杀?”>
“大王,杀不杀?>
咻咻咻!>
又是漫天箭雨,无名死。>
结尾处,戈壁滩上,立着三座新坟,埋着无名、残剑和飞雪。>
老仆和如月跪在坟前洒酒祭奠,老仆说:“士为知己者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得三个知己,便得天下。”>
如月在旁边道:“那他们三个就是天下了。”>
“是,他们三个就是天下。”>
原版的结尾,是出段字幕,介绍秦始皇修筑长城,抵御外敌什么的。>
这是李连结建议加的,他觉得外国人对长城普遍有误解,以为是进攻的工具。张国师觉得有理,就加上了。>
但你让国内观众看这东西,就很莫名其妙。>
所以许非恢复了张国师最初的结尾,就是上面那段戏。老谋子想表达的东西,其实特简单,“士”。>
秦王嘴上说的好听,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观众自有理解。>
但这三个不同,无名相信了秦王的话,放弃刺杀;>
飞雪一心刺秦,残剑觉得秦王不能杀,只想跟爱侣隐居田园,又不知怎么阻拦,只得在打斗中让她刺死;>
于是飞雪又殉情。>
就这点东西。>
总之《英雄》跟原版比,还是改了不少细节。>
国内版更符合国内观众的口味,起码观看的时候,没因“一夜之情”“我故意让你看见的,我心里根本没有你”而笑场。>
“哗哗哗!”>
“哗哗哗!”>
灯光重新亮起,观众席骚动起来,纷纷低声议论。>
“表达的有点肤浅,不深刻。”>
“人家也不是按艺术片拍的,我觉得挺好。”>
“嗯,视觉上非常有冲击。”>
“可我觉得关于天下、秦王这些概念,应该多深入挖掘。”>
“可别,那就成《荆轲刺秦王2》了。”>
大家齐奔3楼的发布厅,只见巨大海报围绕全场,座位按中外平面记者、电视记者、摄影记者划分区域,声势浩大,组织有序。>
稍等了一会,主创入场。>
张国师率众出席,包括武指、美术、编剧等也在,十几个人坐一溜。>
没给出品人安排位置,但许非觉得要上去把握一下,遂搭了个边。>
气氛友好,对于记者们的提问,每个人都滴水不漏,该说的不会失礼,不该说的不会多说半句。>
“很多人把《英雄》和《卧虎藏龙》比,我不怕比较。>
《卧虎藏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对于《英雄》参加奥斯卡的成绩,我没有那样的奢望。>
我拍《英雄》也不是首先考虑奖项的,是一种商业大片的尝试,希望它能有更广泛的影响。”>
张国师刚回答完一个,又有记者问:>
“你在片中想表达一种,古代‘士’的概念。那《英雄》要向海外市场发行,你觉得外国人能看懂这个概念么?”>
“呃……”>
他正组织语言,忽见角落有人摆手。那人坐在桌子的最边上,连小牌牌都木有。>
“你怎么坐那儿去了?”>
张国师瞪大眼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许老师拿过麦克风,记者们也找半天,卧槽,你咋坐那儿去了?>
“《英雄》分两个版本,长度差不多。我们看到的是国内版,或者叫东亚版,另一个叫海外版。>
大体没差别,加了些便于理解的字幕,某些台词也不同,主题简单化了。这个版的主题是什么,谁能说说?”>
“我觉得是,士和大一统。”>
“嗯,那海外版的主题不一样,是什么呢……到时你们自己去看。”>
嘁!>
记者们翻白眼。>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您做的是海外特供版?”>
“完全正确!”>
许老师笑道:“我刚才说东亚版,为什么叫东亚版?>
因为日韩能看懂,我们某些文化是相通的。那既然想往西方卖票房,自然得让大众看懂,就不要那么复杂化。”>
“那您就没想过对外文化输出么?”>
“想过,但实现起来很困难。>
就电影而言,我们目前只输出过一种东西,就是功夫。好了,这问题说起来太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
“这是一部很现代的电影。除开特技、演员等不说,单就其宣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