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格物致知(1/2)

为什么公羊学派最终被抛弃?主要是人亡政息、汉武帝的意志断绝。

当时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必须要统一声音、发动举国之力开战。

当汉武帝驾崩过后,战争自然是停止下来、迎来长久的和平。

好战的思维越来越淡,因为匈奴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来的皇帝发现掰弯的儒学非常的好巩固自己的统治与绝对地位。

文官们很快发现有些不对劲,皇帝越来越集权、越来越嚣张。

故此拉开了长久的内斗,既要保证门阀利益、又要保证权力不被削弱。

“子渊!我们的工坊是一座接着一座建立起来,但是对应的人才越来越少。

甚至说,我们建立一座工坊,却没有人去管理与运转。”周鸿畴带着海正、钟锐智坐在一个亭子中。

刚刚尝到工业甜头的富商们,恍然发现想要继续扩大、却无比的困难。

没有足够的人才、就无法扩张,只能干等着、所以必须培养人才。

九峰书院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乃是各方利益所需的产物。

海正一点点想明白,果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还有!未来我们要是朝着东番岛发展的话,一样需要充足的人才。

首先是各地的管理、接着是工坊的运作,最后财务这块。

我仔细思考了一阵子,发现这工业发展的所需条件越来越多。

不过利润是越来越大,这一点是必定的!”周鸿畴笑着说道。

如果工业无法带来足够大的利润,周鸿畴等人就不会创办九峰书院。

更不会推崇海正的科学,甚至说解散整个工业联盟。

“其实!我是在听到你爹,在为你的作坊培养账房先生的时候。

才恍然明白,我们要创立属于自己的书院。

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我们就培养出来。

你不是说免费读书吗?我们一样可以出资、让穷孩子读书!”周鸿畴继续说着。

海正看着周鸿畴大义凌然的样子,实际上他还不是让穷人给他当牛当马。

不过今非昔比,工业的推动、穷人们迎来崭新的机遇。

每个富商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和海正一样聪明。

所以没有那个能力,那么就请有能力的人帮自己的孩子赚钱。

“既然大人你如此的重视教育,我建议推行闽地免费教育!

每个府建立大学,每个县建立小学、中学。

我们要大手笔、大战略,不要小家子气。

同时我会亲自参与教科书的研制,将科学推行整个闽地。”海正毫不客气的说着。

周鸿畴、钟锐智深吸一口冷气,发现自己们的境界比海正还是差太远。

本以为是想在延平府推行,慢慢在扩散到整个闽地。

可是海正不喜欢那么小的格局,直接在整个闽地开始推行。

“少年天才呀!”钟锐智很是喜欢海正这种作风。

“这费用。。有些高!”周鸿畴思来想去,吐出六个字。

“大人!工业的利润不用我说,难道你们都是貔貅?

我让你们从工业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补贴农业,主要是为了稳固我们自己的口粮。

现在再拿出一部分利润补贴教育,更是为了我们长久之计。

工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人才,现在还是小打小闹、到后面才是真枪实弹。”海正想说蒸汽机搞出来,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

不先做好准备的话,那估计就会停工许长时间。

周鸿畴表示自己要思考一下,端着茶杯静静喝着茶水。

“子渊!我回去和他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个星期会有答复!”周鸿畴起身回复道。

海正、钟锐智起身作揖,恭送着周鸿畴的离去。

工业联盟不是海正说得算、也不是周鸿畴能够做主,乃是大家一同做主。

“山长!不知你对我的算学有多少了解?”海正之前给了海瑞一本算学,专门培养会计。

各个工坊或者商铺的事情,海正不抓管理、只抓钱财。

控制住了钱就能控制住一切,这一点是不变的道理。

“你的语文、数学的教材,我是看过、也分析过。

好处是能够快速的培养一名识字识数的人,坏处。。知识不够充分与全面。

如果我们真的要推行科学的话,必定需要长久的打算。

首先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步步认知事物的本质。”钟锐智说着自己的观点。

海正发现这个老头还是有点东西,不愧是心学大师。

事实上海正自己不是文科生,搞理论太强人所难、完全是赶鸭子上架。

听着钟锐智的详细规划,海正对于推行科学的事情变得放心与安心。

如果将科学合理化、常理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