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大结局) 世界归汉(3/6)

得利益者并不傻,他们已经看出要是在让朱见济这个折腾下去的话,怕是用不了多久,他们的财产就会大幅度的缩水,甚至在改革下去,他们的性命都未必就可以保全。相比之下,如果投降杨系的话,最少可以平安的活下来,最少可以保住本身的二成财富,相比之下,这个结果他们更能接受。

千呼万唤之下,徐有贞半推半就的走了出来。皇宫之中,他与朱见济这位和宗皇帝一直从上午谈到了天黑。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一些什么,只有在徐有贞从皇宫中出来后不久,朱见济宣布因身体不好需要在宫中休养,朝政大权就此又重新的回到了徐有贞的手中。

徐有贞一上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向武南王求和,并表示他们愿意行臣子之礼,愿意让出政权,愿意让北明成为杨系的势力之一,其中的一份子。

如果是两年之前的话,徐有贞敢这样说,这样做那一定是要受千夫所指,万人所骂。可是现在,所有知道这个消息的人竟然无一人站出来反对,或许他们早已经看出,北明除了被杨系所吞并之外,已经无路可走了。所不同的就是要打过才臣服,还是和平臣服而已。

朝中的官员们没有人站出来反对,那是因为一向他们就是主和派,本着重文抑武的想法,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的好。

搞定了文臣之后,便只剩下武将了。做为北明军中的实权人物石亨,此刻早已经悄然出行,来到了始城,这座武南王亲建的城池之一。此行,他便是来求和或是直白的说,是来投降的。

武清侯石亨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陕西总兵早已经被副总兵许得义给秘密拿下,现在这支军队正秘密向大同开进,看样子是要拿下大同了。至于大同总兵孙洪,年岁已大,且这些年来因为北明与杨系相处不错,没有战事发生,朝廷早就断了对方的粮饷,副得大同府是不断的裁判兵员,早已经不得当初般的昌盛。一旦陕西大军进入到大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便是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此刻石亨若是在不做出正确的选择,怕是以后就不会给他投降的机会了。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石亨率先出手了,这位历史中最擅于见风使舵的大将军,这便主动来到了始城,表示着投降杨系的诚意。

对于石亨的到来,虎芒并没有丝毫的意外。事实上,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刻,若不然的话,身为军·委委员的他早就应该去赤嵌城履新。看到石亨终于还是出现了,他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郎有情、妾有意,接下来的谈判自然是十分的顺利。石亨的要求也不高,只是想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已。怕是他也知道,这些年来与五星军打过不少仗,虽然都是以大败而终。但多少也曾杀过五星军的士兵,谁知道人家会不会记恨自己呢?他也就不敢提过多的要求,只求一条老命和家人平安而已。

对于石亨的识相,虎芒并没有太过为难。还是那句少爷经常说的话,北明军也是由汉人组成的,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如此相让之下,仅仅是一个多时辰,便商定而成,石亨将会带着他的三十万北明军投降杨系。做为奖赏,事后杨系不会为难石亨和他的家人,交允其留下一半的财产。

相比于寻些豪绅动辄就要交出八成甚至是九成的财产,能够保留一半,这个条件让石亨十分的满意。在大事谈完之后,石亨一边喝着茶一边和虎芒笑聊着,气氛很是和谐。

借着这个机会,石亨小心试探的问着,“虎大将军,但不知道陕西副总兵的事情...”

嘴角轻轻一翘,虎芒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也不怕对方知晓了,他便是以很随意的口气说道:“石侯问的是许得义副总兵吧。他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是我们杨系的人了。对了,他可是武南王亲自发展的,一直以内应的身份在北明军中。”

石亨的双眼中当即就闪过了一道惊芒,心道了一声好手段,又开始庆幸自己的做法之正确。即然杨晨东能在陕西军中安排内应,谁又知道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一定要抵抗到底,怕是不等大战开启,他的脑袋就可能会被某个亲随给砍了去吧。

就此,得知真相的石亨更加的坚定了投降的决心,接下来十分配合五星军,三十万北明军就此兵不血刃的成为了五星军的俘虏。

不久之后,许得义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鉴于大同同总孙洪死不悔改,尽管兵力与陕西军相差悬殊,依然还是想要与其一分高下。在一天夜里睡觉之后,脑袋真的就被身边的一名不起眼的亲兵给割了去。至此,群龙无首的大同兵在陕西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只能无奈的选择了投降。

接连边军的反叛,使得北晨的西门户大开。新五军军长石万山,在平定了乌思藏地区,休息一年之后带大军进入到北明之境,大军直向着北明京师方向而来。

大军过宣府、跃怀来、从居庸关中穿行而来。消息传到了北明京师之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皆是大惊失色,他们知道北明不会是杨系的对手,可也未曾想到连打都没有打上一仗大军就投降了。

北明皇宫之中,已经停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