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真正临危不乱的人(2/2)

得掉的。”夏侯渊很认真的答道,“好在皇上也没指望能这么简单就解决孙权。看样子,孙权已经从恐慌中恢复过来,要开始攻山了。”“来得正好。”郝昭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了,悠然道,“来了,正好打个痛快。”………………贾校尉单名一个华字,家世不算太高,却也是吴郡有名的地方豪强。在当地的地位,大致与凌家相当。不过,贾华的仕途之路,却远没有凌操那么顺畅,原因大抵上可以归结为站错了队,没有把握好时机。因为他最初选择的主公,是原会稽郡太守王朗。当初,王朗的身份地位实力,无不远在孙家父子之上,特别是孙家父子刚刚到江东的那会儿,完全就看不出什么前途。连块落脚之地都没有,补给也只能靠人襄助,岂是长久之计?贾家能立身豪强之列,家中自然不乏有眼光之人,齐贾华本人更是善于钻营,于是在江东群雄当中,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王朗。结果没多久,他就后悔了。因为孙家父子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了江东。就连贾华的主公王朗也被迫投降。也就是孙坚父子看在王朗有几分名声的面子上,没有干掉他。主公都投降了,贾华这个部将自然也跟着降了。只是,降将的日子都不那么好过。没能出头,贾华倒也没有灰心,他不觉得自己选错了。乱世之初,占上风的通常都是那些敢于冒险的人。当年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掀起了遍袭天下的风暴,掀翻了不可一世的强秦,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最后呢?还不是因时而动,趁势而起的刘邦捡了便宜。东汉建国的过程,同样可以验证这个道理,先期称雄一时的赤眉绿林,很快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掀起的波浪虽然不小,但对长河却没造成多大影响,或者说,为后来者做了垫脚石,让后来者得以站得更高。所以,在贾华看来,只要沉下心寻找机会,把握机会,用心钻营,上位的机会,终究会出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苦苦等待之后,机会终于从天而降,落在了他的手里。在他力挽乾坤般的稳定住了大军的士气后,大都督陆逊带来了大吴皇帝孙权的命令,让他担任夺回富春山作战的总指挥官,哪怕只是临时的,却也弥足珍贵!贾华有信心,也有决心将这个职位保留下来,变成正式的。因此,尽管很是凶险,但他必须打赢这一仗。“兄弟们,敌人顶多不到千人,咱们身后有足足三万大军!没什么可怕的,杀上山,将他们碾成碎末!陛下有令,先登者,赏千金,封关内侯!擒杀敌将者,赏万金,封乡侯!”东吴建国后,孙权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黄龙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孙权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