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大唐北府兵(2/2)

,说是有一支军队偷袭了从建业前来救援的吕蒙,孙权反复思考后,确定这支军队就是大唐大将谢玄麾下的北府兵。后来,他又陆陆续续的得到消息,说是谢玄率领北府兵杀入了吴郡。在那时候,孙权就担心这支军队西进富春。因此,哪怕在怒火攻心,勒令众将全力攻山的同时,孙权依然保留了几支预备队,分别在两翼防备,同时,沿河布置的防线也保持得很完整。夜袭部队的行为怎么看怎么不自然,孙权没法不防上一手。孙权想的不可谓不周全,但入夜后,发生的意外实在太多了。首先,奇袭部队出现的方向和攻击目标,都很成问题。就算自己已经抽空了辖内大部分精锐部队,可各地还是有留守的郡兵啊,这支敌兵却是从何而来?此外,这支敌兵的奇袭既然是以牵制骚扰为主,那么发动致命一击的,就应该是李翊的主力才对,结果,来的竟然是谢玄的兵马。当大唐第十军团的的身影在朝阳下出现时,孙权便失去了所有力气。等到对方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狂飙猛进,一路杀到近前,以刀削般整齐的队列,将正忙于转身,重整秩序的东吴大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时,孙权心中直如起了滔天巨浪一般。北府兵的战力,远比他想象的要强!出兵的规模,也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军队的队列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后世。排散兵线冲锋是不可想象的,就算是没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也知道结成的阵势越紧密,就越能发挥人数优势的道理。用兵家们都知道,只有排成队列,才能尽可能将军队的战力释放出来。因此,战术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正是围绕着如何结阵,如何变阵,如何始终如一的保持阵型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的。这是典型知易行难的工作。纸上谈兵简单,一个没打过仗的书生,都能驳倒军中宿将。北府兵的突袭,就是属于那种只有纸上谈兵才能发生的事例。就在昨日,斥候的回报还没有什么异常,北府兵还在钱塘,距离富春尚有百余里,依然在安全距离之外。结果,只是过了一个晚上,两万大军就杀到眼皮子底下了!这是何等恐怖的速度?就算沿河前进,在平坦的官道上行走,可以轻装上阵,但这样的行军速度也太夸张了些。要知道,北府兵是步兵部队,又不是骑兵!比行军速度更恐怖的,是北府兵的阵列。阵型很简单,就是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方阵,读过几天兵书,再在军中待上几个月,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摆出来。让人震惊的是,对方变阵是在行进间完成的!出现在视野内的时候,北府兵军列的还是便于行进的长蛇阵,走着走着,一个个两百人的方阵,就那么自然而然的结成了。到了接战前的一刹那,四十座小方阵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方阵,像是开天巨斧一般,从大河的尽头横扫而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