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课堂(2/2)

们穷了两百年,穷怕了。而最近几十年,我们又富了。我们用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四百年的发展历程,钱包鼓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精神,没有跟上,还处于那个贫瘠的年代。

我们没了精神,所以缺乏了信仰,由此,功利主义开始盛行。

几年前,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说法:‘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十安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民间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我们最顶尖的两大学府,清北一直在为西方发达国家培养高端人才,这个说法我不止一次在同学那里听到过,甚至还有一些老师教授,大都义愤填膺。

我不对此评价,可是各位,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我见过很多家长,包括我的朋友,家里小孩才两三岁,就开始报钢琴班、舞蹈班、书画班,美其名曰,社会如此,我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家里条件好还是不好,借钱都要上,若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也罢,可到了最后,有多少孩子真的把这练成了一门技艺了呢?无非是家长拿出去显摆的资本罢了。

以上,是我说的信仰的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信仰不再是报效家国,而是金钱世俗。

那教育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我认为,最大的一点,应试教育。

我不否认应试教育是前面几十年最能适应我们国情的教育方式。可是传统守旧的模式扼杀了我们太多的创意和想法,几乎有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仅仅将大学当成了一个步入社会的职业训练场。这在我们度过了最初的现代化阶段之后,劣势凸显得尤其明显。

时至今日,我们能拿得出手的诺奖,不足单手之数,这对于一个经济大国、教育大国而言,何其尴尬?若是长此以往不做变动,我断言,我们在本世纪上半叶都将于诺奖无缘!”副教授的点题在激昂中结束,他慨然长叹,眼神深邃而忧郁。这个所谓的《论禾国精英和欧美精英的养成》,被他完美的演说成了单纯抨击禾国教育的现状。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观点?大家交流一下。”副教授意犹未尽的收口,终于有人被他的言论打动,站了起来。

所有人都被吸引了目光,往教室后排转头望去,韩之琪一声低呼,感觉脑子里“当”的响了一声,他怎么来了!

大家屏气凝神,有的翘首以待,也有的等着看他笑话,这个陌生的高富帅,太爱出风头了些,上课之前,可一派高冷模样,现在就要原形毕露了。

张知北微抬眼睑,神色冷淡,副教授已经在第一时间有了一种不太喜欢的预感。

果然,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炸了几乎整个教室两百多人!

“谁教你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