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入陷阱险遭暗算(3/3)
红和宋武也有一些眼花,这里或那里的房屋,式样大同小异,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陈珂在前面领路,张红和宋武紧紧地跟在后面,不知不觉地就穿过了三条小街,走进了一条窄窄的小弄堂。小弄堂黑咕隆咚的,深邃得很,像一个阴谋。住户也都是一些下三滥乞丐和平民,一个个坐在太阳底下,衣衫褴楼,面黄肌瘦。
在一幢高高大大的房子前,张珂派了一个童子去叫,也等了半天,才等来了一个谢了顶的中年人。中年人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嘘嘘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裤腰带上解下一片钥匙,掏出一片插进锁孔,咔嗒一声开了锁。
陈珂自告奋勇,一把推开了门,一股霉腐的怪味扑面而来。仓库外表看上去还可以,里面就显得有些陈旧,破破烂烂。门楣上居然还结满了蜘蛛网,不小心撞了张红和宋武一脸。张红和宋武又抹又擦,只有自认倒霉。
仓库空间很大,很宽,可以贮存不少的货物。陈珂十二万银子的茶叶和瓷器放在里面,仅仅占了其中的一个小角,就像一个**岁的小孩,穿了一双四十多码的大靴,多少有些滑稽和不伦不类,简直可以让人笑破肚皮。
张红站在下面,宋武爬在高高的垛子上面,两个人点了点。不多不少,茶叶一共六百七十二担,每担一百二十斤,总计八万零六百四十斤。应该值不少的银子。
还是宋武心细,抠了一点茶叶看了看,确实有一点上潮。如果马上出货,上市销售,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多少验证了陈珂说的话。茶叶是上了潮,才折价销售的。不是空穴来风,也不知道是他陈珂信口雌黄。
瓷器就更多了,有铜官瓷,有醴陵瓷,还有江西景德镇出产的国瓷,都是一些好东西。质量上乘,价格也应该不低。在傲来国,只有富裕阶层和上等人家,才用得起这么好的瓷器。瓷器既是一个人的门面,也是一个家庭身份的象征。
验完货,张红和宋武暗暗地合计了一下。张红和车夫去银庄里兑银子,宋武去码头叫车子和搬运,准备上船起运。好在仓库的后门挨着仁川河,上下货都十分方便。德全县临江靠海,吃码头饭的人也很多,搬运和车子有的是。
国贸商行在德全县有分号,所以,去兑银子的张红和车夫,办事办得格外顺利。连来去的时间都算上,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吧!去叫车子的宋武,就没那么顺利了。原本以为德全县傍江靠海,码头多,搬运工和车子有的是。
其实不然,宋武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码头工人们都推三阻四,不停地加价。甚至加了价,也不愿来。宋武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一个相好的。谈了半天,才雇了两辆破破烂烂的车子,请了几个跛脚瞎眼的搬运,一个个都是老弱病残。
这样一耽搁,就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张红和宋武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肚皮贴上了脊梁骨。陈珂等了半天,也吵着说肚子饿了。于是乎,张红只得兑了银子,交给秃顶仓管一一点清,关在一个铁柜子里,上了一把大锁。
吃饭的餐馆很普通。普通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滩上的一粒沙子,在德全县比比皆是。菜,也是点的几样家常小菜。一碗煎豆腐,一碗油炸刁子鱼,一碗卤菜拼盘,一碗清炒莴笋尖,主菜则是一大盆蘑菇炖小鸡,香气扑鼻。
看着一桌子的菜,看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蘑菇炖小鸡。陈珂大胆提议,大家都喝一点小酒,别辜负了这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张红和宋武本来不想喝,可也架不住陈坷温言软语,频频相劝。于是乎,三个人杯来盏往,吃得满头大汗,喝光了一瓶,又开了一瓶。
这一顿饭,不长不短,吃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张红和宋武酒气熏天,彼此相扶,踉踉跄跄地走去店子时,哪里还找得到陈珂的影子,谢了顶的中年仓管也不见了。张红和宋武急了,酒也醒掉了一大半,马不停蹄地向仓库赶去。
张红和宋武紧追急赶,还是慢了一步。
只见仓库方向人山人海,人喊马嘶,说是官府抓住了骗子。张红和宋武汗流浃背,从人缝里挤了进去。这才发现陈珂和那个谢了顶的中年男人,被四攒八蹄地捆住了双手,面如土色,四肢发抖,身子筛糠似地颤个不停。
张红和宋武抬头看时,一下子惊呆了。只见从刚刚泊稳的官船上,走出几个人来。一个是威风凛凛的两河漕运使赵琪,一个是国贸商行的佟大王掌柜,还有一个谁都认识,竟是傲来国的女强人,国贸商行的董事长艾米莉。
本书首发来自,!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