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寒假(求订阅)(2/4)

一阵寒气扑面而来,许秋忙紧了紧棉袄的领子,朝车站内部走去。

在火车上他提前查了一下,现在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几摄氏度。

今年倒不算冷,往年同期的时候,最低温度甚至能达到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

他想起了小时候广泛流传的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是从冬至那天开始算起的,冬至当天即为一九的第一天。

这样算来,今天正好是在四九期间,而三九、四九正好是冬天最寒冷的时节。

许秋进入车站内部,穿过站台,来到出站口。

这边车站管的松,大多数时候,都不需要核验车票就可以直接出站。

父母已经等在站外,翘首以待。

许秋和他们汇合,三人快步走向汽车。

车上开着空调,不算很冷,一路上围绕着许秋聊着天。

话题还是万年不变的那些:

“在课题组干的怎么样?”

“导师和其他师兄师姐好不好相处?”

“学校生活怎么样?”

“缺不缺生活费?”

“有没有谈女朋友?”

许秋耐心的一一答复:“好,好,好,不缺,没有。”

而后,免不了又被唠叨一番:

“快点行动撒,你爸的朋友家的都快结婚了……”

“啥时候能抱个孙子……”

许秋只能尴尬的陪笑,他和上一代人的还是有不少代沟的。

尤其爷爷、姥爷那一辈都是从乡里走出来的,对生儿育女方面的执念非常强。

而许秋对这方面佛系许多,不说别的,要考虑结婚生子这些,至少也得等博士毕业。

或者更晚一点,等读完博士后,工作稳定下来。

那个时候,他可能都三十了……

读博期间结婚的不是没有,但比例非常少,至少许秋观察下来,比例肯定不足三成,可能只有一成?

甚至不少女博士都还是单身的状态,比如组里的那两位。

回到家中,终于清静了一些,许秋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床,大字一摊,躺在上面。

这就是家的感觉啊,还是蛮温暖的。

家乡的冬天很冷,不过因为有暖气,在室内反而比魔都还要暖和。

当然,如果出门的话,只要在外面待够十分钟,立马会被打回原形,保准冻成狗。

除非把自己裹成一个大粽子,里三件外三件,但那样行动起来会非常的不便,而且也太难看了。

……

之后的几天,许秋就宅在家中,生活不断在吃饭、睡觉、看三者之间重复。

家乡这边,目前已经没有还在联络的同学了,曾经是有几个,但毕业后彼此多年都不联系,关系也渐渐的疏远。

唯一还在联络的,是几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算是父辈那一代的关系。

许秋的父亲,许洪文高中在家乡的一所职高就读,会计专业。

当时同一级的学生有很多留在了当地发展,后面还时有联络,他们的子女也因此而彼此熟识,从小便互相认识,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许秋算是这个小圈子中的一个异类,他是唯一一个大学离开本省的,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选择了在省内发展。

有两个没有考上本科,就去了他们父亲所在的那所职高,子承父业,继续学习会计。

当初教许洪文他们那一界的老师,现在已经当上了副校长,小辈们进去后也有个照应,至少拿个把证书没什么问题。

其他的几人都考了省内的本科或是专科,有两个去了省城,还有一个去了省内第二大的城市,最好的一个考上了以省命名的大学,也是除了许秋外唯一的一个一本。

过年的前两天,家中在本地开超市的小富二代武腾飞,组织了一场聚会,邀请的都是小圈子里的人。

武腾飞、许秋还有另外一位胡耀,小时候他们三个人是玩的最好的。

再加上许秋在家呆久了,也有些无聊,便欣然同意。

……

聚餐地点是一家火锅店。

包括许秋,小圈子里的四男两女都到了,其中有三个还额外带了“家属”。

因此加起来就是五男四女,九个人找了个包间,围着一张圆桌坐下。

武腾飞从家里拎了三瓶白酒,42度的核桃老窖,他把酒放在桌上,直接招呼服务员:

“来十斤羊肉切片,蔬菜的话,土豆、藕片、莴苣、香菇、茼蒿、生菜……。”

随后,他看了看桌位上的女生,又说道:“再来一盒椰汁和一瓶雪碧,要大瓶装的。”

许秋瞄了一眼菜单,家乡的物价果然比魔都便宜多了,羊肉三十八一斤,蔬菜十元左右一盘,加起来五百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