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无意间点亮的前置技能(万更求月票)(2/2)

魏兴思并不意外,点点头道:“具体公司注册、办理营业执照之类的细节,蓝河那边会负责,我们不用操心,到时候签文件的时候我再找你。对了,你身份证号报给我一下。”

“xxxx……”许秋报了下自己的身份证号,随后回到216,思考着入股公司的事情。

这种学术成果,不是专利,没有排他性,本身并不值钱,因为文章发表了出去,分子结构式摆在了那里,谁都能合成。

而技术入股,魏兴思作为牵头人,多拿点也正常,许秋自己有10%的股份不算少了,主要也不用干什么活,只需要提供大方向,蓝河那边请一些有机合成专业的硕士、博士负责具体的合成,四舍五入相当于是白拿钱。

折算下来,10%的股份也能值66.7万,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财富,没办法变现,这公司大概率也上不了市,就看公司赚钱后能拿到多少分红了。

有机合成实验室的投资并不高,买几个通风橱,配一台好一些的高速液相色谱仪器,可以同时过四五根柱子的那种,再买些微波反应器、烘箱、真空烘箱、旋蒸等仪器设备,加起来100万都不到,如果不买微波反应器的话,成本可以压缩到50。

员工方面的话,也比较简单,招一个博士,两个硕士,两个本科生,差不多就齐活了,可以直接开干。

魔都的人力比较贵,博士月薪开15,硕士开10,本科生开8,然后让他们弹性工作,每个月差不多支出7。

果然,当自己是员工的时候,对弹性工作996深恶痛绝,但当自己是老板的时候,下意识的就希望自己的员工弹性工作996,大概这就是资本的异化作用吧。

最后就是房租,有机合成实验室,200平差不多够了,租金加上水电物业等费用,每个月应该在5左右。

一共加起来,初期每个月固定支出大概12。

而等材料,如果从源头开始合成,合成1克能卖1左右,原料、耗材成本不到3000块,按7000块利润算的话,每个月只需要卖18克的材料就能够回本。

如果系列的材料能够火爆起来,业务可以铺开的话,赚钱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毕竟,光魏兴思组每个月在深城光电公司购买的11克单价的材料平均都要超过1克,全国做有机光伏领域的课题组,估计有50+。

有一些大课题组人多经费多,财大气粗,单次购买可能都是5克、10克的买,人多材料消耗的速度也快,买的很勤快。

就算有些课题组不打算直接购买受体、聚合物给体成品,他们肯定也有购买单体的需求。

比如买一些-这样的中间单元回去,自己设计新的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这也算是开发新材料,许秋之前开发的11材料,就是这样搭积木搭出来的。

除了高校、研究所以外,国内还有很多类似于蓝河开的这种有机光伏领域相关的科创公司,他们也有购买这些材料的需求,虽然蓝河他们是选择购买了欧洲进口的10材料,但也会有一些公司会选择买国产的材料。

另外,这行的竞争对手并不多,据许秋所知,国内专门做这个的公司,也就不到十家,叫得上名字的也就三五家,京城、苏城、深城各一家。

不过,这种公司的用户粘度通常比较高,新开公司免不了需要从其他公司手中抢客户,需要徐徐图之,这就比较考验蓝河的能力。

许秋突然发现,他还真把自己代入公司股东的身份了……

他又想到之前购买合成2、3给体的单体材料时,好像答应给深城那家光电公司提供组里最新开发材料的文献,本来当时打算稍微拖一拖,拖到文章电子版上线后再给对方,现在看来可以假装忘记这件事,无限期的拖下去了。

毕竟自己身份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合作伙伴,现在都变成竞争对手,自然不能“资敌”。

:今天同样三更万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