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魏·大魔王·兴思(求订阅)(3/4)

过去,还是没有什么成果,魏兴思就会表示:“对不起,我要变身魏·大魔王·兴思了。”

然后开启高压模式,直到有成果产出为止,才会解除这个状态。

据说,当初陈婉清、段云都被魏·大魔王·兴思摧残过,所以她们对魏兴思都有非常大的阴影。

不过,许秋因为一进课题组就开启了无双模式,到目前为止,虽然在实验上遇到了一些的挫折,但是总体的实验进度就和坐上火箭了一般,所以从来没有见识到魏·大魔王·兴思的样子。

事实上,因为许秋的出现,魏·大魔王·兴思的形态也很少对组里其他人展露了。

很简单,魏兴思只要抓住许秋一个人,科研成果方面就已经够吃了。

其他人只要不是划水划的太过于明显,他也没必要劳心费神的去管。

段云这学期后半段时间,因为三个offer在手,所以有些“飘了”。

一些公司的面试邀约都没有去,导致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

学校秋招已经结束了,他现在要么等春招,要么去华威,要么去魔都那家创业公司,要么回老家的台城职业技术学院。

而且,现在华威那边的offer快要过期了,留给他的选择时间不多了。

当然,能有3个不错的offer可以选择,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的博士毕业生。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有的人在纠结我的前面没有路,有的人在纠结,我的前面路太多了,该怎么权衡利弊。

许秋在逼乎上,时常可以看到有人在纠结:“我是去清北大学呢,还是出国去某藤校呢?”

有时候其实还真不是他们在凡尔赛,而是真的在纠结,只是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无法理解,也无法共情罢了。

在一些关键的选择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错过了就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了。

尤其是在当下全面内卷的时代,每做错一次选择,个人评价就会扣一些分。

当分数被扣的差不多了,然后就会发现,卷不过别人了。

这时候,就可以选择退而求其次,或者继续积蓄力量,等待逆袭。

当然,也可以选择躺平,前提是顶得住“家”的压力。

毕竟,现在社会迭代的速度太快了,说不定二十年后,整体的风气就变成全员躺平模式了呢?

只是这种东西,谁都说不准,也难以预测。

就比如千度、杭城巴巴,从崛起到巅峰,再到现在开始慢慢走下神坛,感觉过去了很久,其实也不过十年多的时间罢了。

它们在原先业务上的统治地位已经在动摇。

千度的c端搜索业务有字节抖动等公司后来居上,不少人把短视频平台当搜索引擎使用;

杭城巴巴的电商业务也逐渐在被并夕夕等公司蚕食,毕竟国内主要的群体还是普通民众,对低价商品的需求非常大。

当然,千度、杭城巴巴它们也没有坐以待毙。

虽然原先业务受损,但也积极谋求新的风口,比如各自选择了人工智能,以及云业务。

如果能取得突破,或许可以再次辉煌十年。

如果取得不了突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慢慢化为一句枯骨,被其他公司分食掉。

田晴“三个homo能级差线性变化的,非富勒烯体系的电荷输运机制研究”工作的acsami文章,已经写好投出。

她也要开始新的研究工作,于是在上周五她投完文章后,就找许秋要了一个方向:“叠层器件相关的电荷输运研究”。

这个方向的研究其实并不多,因为叠层器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变量太多,不利于分析。

但机理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讲故事,故事讲的好听了,能够把编辑或审稿人说服或者绕晕,那就可以发表文章。

而且这个方向也和许秋冲击《科学》的工作相契合,如果故事讲的好了,未尝不能发一篇nc以上的文章。

说白了,就是蹭热点。

这种现象,在学术圈里并不算少见。

前脚别人发一篇cns,比如报道了“石墨烯在某种临界条件下,展现出某种独特的性质”。

后脚搞物理的课题组,就开始针对这个新现象,去用自己实验室里的仪器测一测,蹭一波热点,吹一波牛逼,有时候甚至可以水到一篇《自然》大子刊。

类似的,网文圈也一样,《闺蜜之主》出圈后,一大堆跟风的克苏鲁风格的;签到流火了,市面上全是签到流。

游戏圈也是一样,吃鸡端游出来以后,鹅厂、猪厂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纷纷搞起了手游,甚至头部的公司还玩养蛊,自家公司搞几十个工作室,同步开发,然后先开发出来的、达到标准的,就上线。

一上线还上线两个、三个,继续k,k胜利的占据绝大多数资源力推,k失败的,就只能等待慢慢停服。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道理都是共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