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许秋“喜当爹”(求订阅)(2/4)

间。

课题组开工的第一天,照例要举行组会,主要是对接下来工作进行一个展望。

这次组会,除了课题组的正式成员外,几个本科生、新来的范文堂也都悉数到场,相当于是全员到齐。

钙钛矿团队首先汇报,锡基二维钙钛矿体系,吴菲菲和孙沃在假期已经撰写好了综述的初稿。

而且,她们还和魏兴思通过邮件交流,改完了稿件,已经在假期的时候投了出去,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

接下来,钙钛矿团队工作的重心,就是研究铅锡混合二维钙钛矿。

吴菲菲的策略是“条腿走路”,她给孙沃安排了若干个铅锡混合二维钙钛矿体系,同步进行研究。

同时,她还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效率可能不一定能够做上去,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只报道迁移率的数据……”

魏兴思自然听出了吴菲菲的言下之意,不置可否道:“先试试看吧。”

这次孙沃的压力其实是有些大的,因为实验室的搬家以及重新设计、改造手套箱,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他而起。

如果用了新的手套箱,还是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那他就没什么好的借口可找了,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

段云没有汇报,他在组会上抱着一台电脑操作着,大概是处理着华威公司那边交给他的事务。

田晴汇报了假期中收到的,来自瑞典冯盛东、芬兰onald那边送样得到的结果。

瑞典冯盛东那边,他们针对顶电池和底电池两个有效层,分别测试了。

结果表明两个有效层中的电荷复合情况都不严重,不过并没有得出更加深入的结论。

这也没有办法,测试的本来就是单独的有效层薄膜,而非电池器件。

对于传统单结器件来说,用分析起来还比较容易,因为只有一个有效层嘛,而现在的叠层器件想用手段测试,着实有些困难。

芬兰onald那边,他们主要分析了叠层器件内部界面复合的问题。

他们对比了两个单结器件和最终的双结叠层器件,发现在叠层器件中总的界面电荷复合情况,相较于原先的两个单结器件反而减轻了不少.

如果想要得到更加深入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体系进行研究。

两相对比之下,田晴认为接下来应该主要和芬兰onald那边合作,制备不同传输层材料下的叠层器件,分析传输层、器件结构对于电荷界面复合情况的影响。

讲的故事就是“怎么设计叠层器件,才能够降低界面复合造成的器件性能损失,进而得到高效的器件”。

这样的话,瑞典冯盛东那边基本上就无法合作了。

当然,这也很正常,总不能无法合作还要强行合作吧。

陈婉清带来了一些蓝河公司的消息。

蓝河团队的人数进一步扩张,从刚开始的几人小团队,扩展到现在近30人的小团队,还配齐了人事、财务等细分部门。

另外,蓝河公司在开发出第二代刮涂机器后,现在第一代基于全印刷电子技术的初代试用型零号机也已经完成。

这台零号机在将来有望实现打印制备包括传感器、芯片、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多种电子器件,但现在还只是一个样品机,并没有那么多的功能。

一方面是因为打印的工艺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的优化;

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用于打印的功能性墨水,而墨水是全印刷电子技术的核心。

因此,蓝河决定加大对功能性墨水的研发。

同时,蓝河还找了同基大学的方嘉老师合作,进行印刷型柔性发光器件的研究。

据说他之后还准备布局超级电容器、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等。

可能蓝河也是发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有机光伏这一个篮子当中,把研究领域分散开来,就可以分散风险。

许秋汇报了接下来工作的想法:

“设计合成了11、12等若干系列受体材料衍生物,有望在器件性能上取得突破……”

“2、6、1,这些是清北大学臧超军、中科院化学所卢长军、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李丹等课题组开发出来的给体材料,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合成一些,用于自己的研究当中。”

说起来,自从许秋这边开始大范围用姓名的字母缩写命名材料,其他课题组也纷纷开始跟进。

大概人们也都意识到了这种命名的好处。

一方面,比较省事,不需要起一个非常长又难以记忆的名字;

另一方面,这种命名具有辨识度,只要看到前面的字母标识,就能够知道这是哪个课题组的材料。

“我打算近期先把之前几种系列材料的工作整理出来,投出去,同时让韩嘉莹、邬胜男帮忙分别优化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

许秋的想法是等自己把整理出来的几篇文章投出去后,刚好那边6-l、20材料也差不多优化好了,就可以无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