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廖爽率部投马殷(3/3)


李琼在讨伐邵州、夺取南方五州、征战桂管七州的战争立下汗马功劳,后又病死于任上。可以排在第二位。许德勋在在攻打荆南成汭、迫降岳州邓进思、击败淮南军的历次战争中,同样表现十分出色,少有败绩,屡立大功,算是第三。

唯独姚彦章,也是名将,而且自幼和马殷一起长大,算是发小。在所有文臣武将之中,论信任度的话,姚彦章是排在第一的。他却只是在马殷接替刘建锋的位置一事,有拥立大功。但和其它三位相比,在战场上的成绩,实在比较寒碜,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就连吕师周这个半路投靠的人,立下的战功远远超过他。当然这并不影响姚彦章在马殷心中的地位,但是姚彦章自己倒是觉得不爽。

面对来势汹汹、声势浩大的岭南军队,姚彦章没有坚守的底气和打胜的信心,只能向大哥马殷发出救援信号。马殷得到消息,急忙派都指挥使许德勋,率兵从桂州出发救援容州。但是这次,刘岩对容、高两州志在必得,准备得极为充分,精兵强将一起上阵,粮食也充足,还有秘密武器象军。许德勋和部下们从没见过大象,顿时大惊失色,自然也吃了败仗。

援军指望不上,姚彦章支撑不住,只能选择撤退。当然,也不能空手而归,于是迁移了容州士民及其库贮财物返回潭州。刘岩乘胜追击,连续攻占容、高两州,把这些地盘全部收入囊中。到嘴的肥肉,还没品尝出美味,被刘岩抢走了,马殷自然很愤怒。于是决定再调雄兵,派出秦彦晖和吕师周两员猛将,打算和岭南来一场决战,彻底把刘岩赶到南海里面去喂王八!

正在此时,朱温得知马殷和刘岩大打出手,便派人来调停,毕竟马殷和刘隐、刘岩都是表面上臣服他的藩镇。刘隐也曾积极劝说朱温称帝,所以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南平王。刘岩虽然对朱温并不十分认同,但明面上还得遵从朱温。眼看自己人打得不可开交,朱温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便发话劝架。希望他们不要把实力消耗在内斗上,应该去打淮南的杨吴。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四月,朱温任命右散骑常侍韦戬等为潭、广和叶使,前往进行调解。韦戬先来到潭州,代表朱温任命马殷为武安、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以及洪鄂四面行营都统。当然,这些官位不是白给的,同时转达朱温的要求:必须和岭南刘岩停战,应该发兵去打淮南的杨吴。

既然朱温发了话,马殷自然要给几分面子。同时高郁提醒马殷,而且以目前的军事实力,也许能把刘岩消灭掉,但必然也元气大伤。万一大军在岭南和刘岩打成胶着状态,僵持不下时,杨吴来袭,那就麻反正也就两州之地,又地处偏僻,丢了也没什么。马殷这才放弃了原有计划,接受了朱温的指令。当然对于出兵淮南的事,马殷只是表面应承,实际根本没想去招惹对方。

之后,韦戬又来到广州,同样给刘岩加官进爵,升刘岩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朱温也要求刘岩乖乖听话,停止和马殷对战,而要刘岩去攻打淮南。刘岩自然也要给朱温面子,再说这样停战,对他有利,他毕竟得了两州之地。当然对于攻打淮南的事情,就只是口头答应,没有发出一兵一卒。于是,马殷和岭南暂时停战。

韦戬见马殷和刘岩都接受了朱温的诏令,便返回洛阳。朱温得知后,心中大喜。朱温之所以替他们调解,是因为他准备攻打岐王李茂贞,需要马殷和刘岩牵制淮南,免他回顾之忧。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