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奖金怎么花(2/3)

通俗地来说就是,林楼给咱们中国在国际上争光了!

“来,给我看看你的图纸,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趁着领导和记者还没来,吴委员询问起项目来。

给吴委员解说就不能像刚才那样了,林楼从现代主义建筑如今面临的困境谈起,再说到矶崎新对建筑界时下流行风格的不满,最后才说起自己是如何想出这份方案的。

“幸好这回是矶崎新当评委会主席,要是换个人,说不定你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吴委员自然能看出,林楼的设计和如今国际流行的风格大不相同,不过想到林楼刚才的话,或许他正是知道矶崎新担任评委,才决定拿出如此大胆的设计吧!

“.…..不过你的设计的确非常新颖,非常具有开创性,这次能够拿奖也是实至名归!”吴委员越看越欣喜,之前林州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团委办公楼项目已经给了他不少惊喜,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出了更震撼的作品!

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要是继续这么走下去,不出意外的话留名《中国现代建筑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说不定还能登上《世界近现代建筑史》,成为一代大师!

吴委员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林楼太过骄傲,但看到他脸上淡定地表情就放松了,这孩子年纪虽然不大,却非常稳重,看来《伤仲永》之类的事情大概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了。

不一会儿,学校的领导和几大媒体的记者都来了,将吴委员的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要是其他时候来这么多人耽误自己的工作,吴委员非生气不可,但是今天,他却笑得比谁都开心,这可是咱们清华建筑系的大好事儿啊!

“吴老,您培养了一名好学生啊!”校领导拉着他的手亲切地问候,脸上满是笑容,林楼获得国际大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大肆宣传的事情,日后给教育部门的领导做汇报,也可以把这件事拿出来大说特说。

“林楼同学,给我们讲讲你参加这次比赛的经过吧?这些就是你的参赛作品么?能帮我们解说下么?”几大主要报刊杂志的记者都来了。

要是几十年之后,除非是像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那样,其它奖项最多也就是在建筑界内部掀起点小波澜。

但是现在,中国实在是太渴望出现这样能够激励民心的事件了,任何能在国际上战胜欧美国家的对手,为中国赢得荣誉的事迹都值得他们来报道。

不光是他们,电台、电视台也收到了消息,正朝这边赶呢,只是他们出门要收拾设备,远不如报刊杂志的记者这么方便。

“大家不要着急,一会儿还有记者要过来,吴老的办公室有点小,不如我们换到学校的礼堂进行采访吧?我已经安排工作人员开始收拾了,马上就能好!”校领导满脸堆笑地劝说着这些记者。

换到学校的礼堂,其它媒体的记者也过来了,校领导帮忙维持秩序,记者们按顺序提问,林楼和吴委员、徐家平等人一一作答,或是给他们解释这次比赛的分量,或是给他们科普矶崎新在建筑界的影响力,或是阐述自己设计这套方案时候的想法。

记者们边听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摄影记者时不时拿起相机给林楼拍摄几张,还有大块头的摄像机对准了林楼,如果回去后核实无误的话,这段镜头就会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

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在整点新闻混个几秒钟的短消息,要真能这样,那可就牛逼大发了!而且这种可能性还不低,就像记者们在下面嘀咕的一样,在1982年这个年代,中国实在是太需要这样能够激励人心的好消息了。

采访时间到了之后,记者们还舍不得离开,还想和林楼约时间进行更深入地采访,校领导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他们,“林楼同学已经接到了香江主办方的电话,他明天一早就要去香江领取奖项,今天必须好好休息,所以现在只能到这儿了!”

“不过大家请放心,等林楼同学拿到奖杯载誉归来的时候,我们一定给大家流出充足的时间进行采访!”完了还想留记者们吃顿好的,再送点小礼物啥的,好让他们帮忙说些好话。

要是以往这些记者肯定就留下了,可是今天,他们都记着早点回去写文章,以便能赶在明天一早等出来呢,那还有空吃饭啊!

所以一个个连忙告辞,一溜烟儿第回去整理素材准备撰写文章或者剪辑节目了,跟着校领导去食堂吃饭的就只有吴委员和林楼的团队了。

“小林,出去之后你代表的可是咱们清华乃至中国的形象,可千万不能马虎了;哎,可惜时间有点太紧张了,不然帮你做两套西服也好啊!”领导关切地说道。

“西服我有。”之前风投公司送的订制西装还没穿过几次呢,又听了领导们的一大堆叮嘱,这才放他们离开,要不是明天一早就要出发,晚上还要准备,说不定他们还能拉着林楼直接聊个通晓。

回到四合院里,就只剩下林楼和几位老师了,“这次时间有点匆忙,就徐老师手续的齐的,就只能让徐老师和我一起过去了!不过各位老师也不要郁闷,以后咱们有的是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